「本文来源:健康报」
日常生活中,病毒时刻威胁人类健康。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所以更容易受到病毒攻击。守护儿童健康,抵御病毒侵犯,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尤为重要。
医生在儿童患者中使用抗病毒药物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医院药学部主任张胜男进行了专题采访。
病毒威胁儿童健康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手足口病、水痘、疱疹性咽峡炎等儿童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致病病原体绝大部分都是病毒。“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的感染类型。”张胜男说。
病毒感染的途径包括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眼、口和泌尿生殖道感染、皮肤感染等。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通常借助空气飞沫,经口鼻进入呼吸道。甲型肝炎病毒、轮状病毒等,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水、食物等进入消化道。狂犬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免疫缺陷病毒(HⅣ)、虫传病毒等,可通过皮肤外伤、节肢动物叮咬伤口和动物咬伤创口等进入人体。
儿童感染病毒的潜伏期通常短于成人,但其平均排毒期却较成人更长,因此更容易引起暴发性、聚集性传播。此外,婴幼儿患病后的免疫保护作用不如成人持久,往往在1年内仍可能感染同型病毒,引起反复感染。如果不给予合适的干预,可能导致并发症,合并细菌性感染,严重者可能出现休克症状甚至死亡。病毒感染对儿童危害极大,不容小觑。
合理用药需要多方参与
在儿童病毒感染性疾病治疗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张胜男介绍,在儿童抗病毒治疗中,需要医生、药师、家长的共同参与和密切配合。
临床医生首先要选择正确的药物,避免无指征用药,如在无细菌感染的情况下,不应选用抗菌药物去治疗病毒感染;其次是对症用药,一般的普通感冒无需全身用药,可给予对症处理,局部抗病毒治疗即可,在明确是流感病毒感染的前提下,可选择针对流感病毒的奥司他韦这类抗病毒药物;另外,注意避免不合理的联合用药,避免同时使用两种含有相同成分的复方制剂,或者一种单方制剂和另一种含有同类成分的复方制剂;最后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能口服药物治疗就不要选择注射治疗,能局部药物治疗就不要选择全身给药。
同样,药师也要对儿童用药严格把关,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