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气候变化多端
天气干燥,且日夜温差大
是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
不少街坊都被这忽冷忽热的天气“折磨”
于是感冒接踵而至
为什么这个季节容易感冒?
要怎么做才能免于中招?
一起来学上几招
为什么秋天换季容易感冒?
1、昼夜温差大
随着秋冬换季的来临,气温逐渐转凉,昼夜温差起伏较大,天气的忽冷忽热让机体难以适应,从而引起感冒的症状。
2、天气干燥
秋冬季节湿度低,呼吸道黏膜特别是鼻黏膜分泌液不足,表面干燥皲裂,身体黏膜的抗病毒能力会因为缺水而下降,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3、机体抵抗力差
天气寒冷使人容易受寒,机体抵抗力减弱,让病毒有机可乘。此外,有些患者存在先天性免疫力缺陷,在换季时很容易遭到病毒以及细菌的侵袭,从而导致感冒的情况。
预防感冒有办法
首先要适当添衣,秋季日夜温差大,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服,要注意颈项、脚部的保暖;要作息规律,睡眠充足,早睡早起,不要熬夜;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尽量保持居住、工作环境的良好通风;同时可适当多饮水,适当多吃一些润肺止咳的水果,增加机体代谢;同时做好御寒准备,预防感冒。
预防感冒小妙招:
1、摩擦双手
双手掌相互摩擦,直到手掌发热为止,能温通经脉,预防感冒。
2、摩擦面部
双手搓热后,摩擦两侧面部,先上下擦,再旋转,各几十次使脸部发热止,能调和脏腑。
3、擦点迎香穴
首先,双手中指先在鼻子两侧擦几十次。再用中指指尖去迎香穴,也就是鼻翼两侧的凹陷处。将此穴先用力按压,使其有酸胀感,再慢慢地将此穴揉搓数十次。用手指按压鼻子通气。此法能祛风通鼻。
4、擦颈项
以双手掌交替摩擦颈项,重点在大椎穴(即第七颈椎棘突下),摩擦至发热为度,能祛风邪、防治感冒。
5、按摩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颈后枕骨下缘,距耳后侧两指宽的一个凹陷处。用双手拇指指端按压风池穴,使其有较重的酸胀感感,然后再用指尖揉几十下,可用于头痛、头胀。
6、用热水泡脚
寒气从脚生,经常泡脚能够防止呼吸道感染疾病,同时扩张了血管,加快了血液流通,为脚部皮肤及组织提供充足的营养,缓解了下肢酸痛感。
药膳养生预防方案
秋季是进补好时节,但也要“辨证用补”,分清寒热虚实,在养生预防药膳上以滋阴润燥、养肺平补为基本准则。
玉参焖鸭
材料:玉竹50g,沙参50g,鸭1只,葱、生姜、盐各适量。
做法:将鸭去毛和内脏,洗净放砂锅(或瓷锅)内,放入沙参、玉竹,加适量水,炖至鸭肉熟烂,放入调料即可。
功效:养阴补肺,润燥止咳。
百合玉竹鲜淮山炖甲鱼
材料:百合20g,玉竹10g,桂圆10g,鲜淮山g,甲鱼1只(约g),瘦肉g,鸡脚2对,生姜2片。
做法:百合洗净浸泡30分钟,玉竹洗净,鲜淮山去皮切小块;甲鱼宰杀去头、爪尖、内脏,用80度开水烫过,去衣膜,斩件;瘦肉、鸡脚处理后,与甲鱼一同焯水。将所有原料及沸水放入炖盅,加盖,隔水炖2小时,精盐调味即可。
功效:滋补肺肾,止咳平喘。
杏仁萝卜猪肺汤
材料:猪肺克,白萝卜60克,杏仁10克,盐适量。
做法:将三种食物同入锅内,加水适量,炖至熟烂。
功效:滋阴补肺,止咳化痰。
最后提醒各位:
感冒有“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等不同的辨证分型,不要随意服用中成药或中药治疗,建议在专业中医生的指导下辨证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