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记者梁缘
7月30日,北京市*府新闻办举行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介绍,7月29日0时至24时,北京市新增大连市疫情关联病例1例,北京新增1例确诊系天通苑女病例1岁4个月外孙。
专家表示,儿童并非新冠疫情“绝缘体”,但症状更隐蔽,难识别。
儿童不是易感人群?错!
“新冠疫情开始时,大家普遍认为儿童不是易感人群。但随着我们对这个疾病认识程度的加深,大家现在一致的研究结果觉得儿童也是易感人群。”
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生张芙蓉介绍,实际上所有人群都是新冠病*的易感人群。新冠病*感染的患儿中也有危重症,家长不能掉以轻心,需要做好防护,但与此同时,家长也不需要非常担心。“因为从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儿童的发病率还是明显低于成人的,而且危重病例与成人相比,还是非常少的。”
儿童无症状比例更高,识别难度更大
年6月,中国学者发表在《LancetInfectDis》的一项观察性队列研究对我国浙江36名COVID-19儿童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36名儿童新冠感染者当中,17人(47%)为轻型,无症状(10人,28%)或具有急性上呼吸道症状(7人,19%)。儿童新冠肺炎感染者中,无症状的比例更高,识别难度更大。虽然队列中的所有儿童患者具有轻型或中型COVID-19,但无症状新冠患儿的比例之大表明,识别无明确流行病学信息的儿童患者具有难度,从而造成社区获得性感染暴发这一危险情况。
这项研究结果也印证了3月25日刊发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上题为《例新型冠状病*感染儿童的临床特点分析》的研究结果。该研究指出,在医院例儿童感染者中,无症状者占53.0%。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中显示,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精神弱、呼吸急促。
家长疑似或确诊,孩子咋办?
如果真的出现了家长疑似或确诊,孩子该怎么办?
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内科主任医生衣京梅介绍,如果儿童的家长或其他照顾者,出现了发热、干咳、胸闷、呼吸困难和一些消化道的症状,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以及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儿童应交由其他可靠的其他照顾者进行照顾。如果无法交由他人照料,儿童应该进行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如果不能进行居家隔离或医学观察者,可集中进行隔离观察,医学观察的期限是最后一次与病例无有效防护后14天,与疑似病例接触的儿童,等待病例排查结果,一旦排除诊断可接触隔离。
另外,张芙蓉也提示,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疑似症状,就诊时一定要如实反映孩子病史,包括他的接触史、流行病学史。一方面,有助于医生对孩子疾病的判断、早期识别,早期隔离,做针对性的治疗,有利于孩子的康复;另一方面,如果孩子被感染了,本身也是一个传染源,容易传染给周围的人。早期识别也可以避免周围的人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