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熬的高烧终于退了,可是咳嗽也让人夜不能寐。”
“新冠病*遭遇战进入第四天了,咳的很厉害,怎么办?”
“阳过,不发热了,可咳嗽越来越厉害了,还有痰,是病情加重了吗?会得肺炎吗?医院?”
在新冠病程进入中后期时,很多人都会被咳嗽所困扰。为什么会咳嗽?咳嗽、咯痰越来越严重,这种情况是否正常?该怎么治疗?
首先概括来说,咳嗽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症状,预后一般良好;但如果剧烈咳嗽消耗体能,引起不适,并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那是需要积极干预的。
01
为什么“阳了”会咳嗽?
咳嗽和打喷嚏,本质上都是人体反射性的防御动作,有助于人体排出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和病*。
咳嗽一般出现在感染新冠后第四天或第五天,这时,人体已不再发热或发热不再加重;也有患者会在高热第二天,烧退后,立刻出现剧烈咳嗽的。
新冠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之所以会引起咳嗽,主要是因为病*损伤了呼吸道黏膜,黏膜充血水肿,黏膜下神经暴露导致平滑肌反应性增强,容易出现气道收缩,气道出现高反应性表现。这部分患者以干咳、痉挛样咳嗽最为常见。
部分新冠感染患者还会继发气管、支气管的炎症,这也会造成咳嗽。人体通过咳嗽、咯痰排出咽喉部及气管、支气管分泌物,因此,这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咳白色粘液痰或者有痰不易咳出的情况;如果合并细菌感染还会咳出较多*脓痰,患者也有可能再度发热。
02
咳嗽有什么危害吗?
健康人一般不会出现异常咳嗽,咳嗽本身并不是疾病。相反,咳嗽是人体保护自己的一种反射,能帮助我们清理呼吸道,把气道的异物或炎症所产生的分泌物排出,以消除呼吸道刺激因子,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对身体的恢复有益。
但是,剧烈而持久的咳嗽可能会导致患者胸壁软组织损伤,肋骨骨折,气胸等,某些患者还可能出现咳嗽性晕厥。哪怕目前没有出现损伤,剧烈咳嗽也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睡眠。
那么,是不是应该忍住、不咳嗽呢?
这也不行。别忘了,咳嗽是人体的自我保护,可以咳出的痰液中的细菌、病*等异物。如果当咳而不咳,导致痰液聚集在呼吸道里,反而会加重病情,甚至影响呼吸,导致气喘胸闷。
既不能剧烈咳嗽,又不能不咳嗽,那就只能在咳嗽加剧时进行治疗干预了。而且,不能简单地止住咳嗽,如果有痰液,一定要先化痰,再止咳。
03
如何治疗咳嗽?
对待不同的咳嗽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一般来说,像新冠这样的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往往呈自限性,7—10天就能自然康复。如果患者咳嗽咯痰时已经不再发热,那说明病情正在好转,无需太过焦虑。如果咳嗽不是很严重,也没有影响到睡眠,可以不予处理。
如果严重咳嗽、痰多或痰咳不出,且影响到正常休息时,可选择镇咳、化痰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具体的药物选择,可以医院近日发布的《新冠病*感染者自我照护手册》中的建议:
如果是干咳(没有痰),可选择福尔可定、右美沙芬等镇咳药;
如果痰多且不易咳出,可先使用溴己新、氨溴索、愈创甘油醚、乙酰半胱氨酸等化痰药,帮助稀释和溶解痰液,从而使痰顺利咳出;
如果早期是白色泡沫痰,后期又出现黏痰甚至*浓痰,同时又伴有发热、气喘等症状,则应考虑病情加重的可能性,医院就诊。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一般咳嗽不需要抗生素治疗,抗生素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此外,传统医学中也有许多治疗咳嗽的方法,大家可以遵医嘱尝试。
04
为什么夜里反而咳得更厉害?
你可能还有这样的经验:用药之后舒服多了,好不容易能睡个安稳觉,半夜却突然咳醒,甚至咳得停不下来。难道到了夜里,咳嗽还加剧了吗?
夜间的确很有可能咳得更厉害,这是人体和环境的变化所导致的。
首先,夜晚休息时患者平躺,上呼吸道的分泌物会顺着后鼻道向咽喉倒流,这会直接刺激气管和咽喉,诱发咳嗽。
而在夜晚,人体的迷走神经会处于兴奋状态,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也因此加强,使得支气管的管腔变形缩小。这一来会导致我们的呼吸道在夜间愈发敏感;二来,呼吸道管腔缩小,加上周围器官和组织的压力,则会导致咳出异物或黏液的难度加大——咳嗽的频率和强度自然就增加了。
其次,夜晚的空气相对干燥、温度较低,卧室里还有可能空气不流通,这些环境因素也会加剧咳嗽。
05
如何缓解夜间咳嗽加剧?
如果夜间咳嗽得厉害,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1.睡觉时,适当垫高枕头,把上半身抬高,或采用侧卧位,以减少上呼吸道分泌物的倒流;
2.睡前清洗鼻腔,减少鼻道中的分泌物;
3.在室内使用加湿器,让室内湿度保持在40%-60%;
4.睡前多喝温热的液体,缓解喉咙不适;
5.喝点蜂蜜水,喝完记得刷牙。
感染新冠病*后出现的咳嗽咯痰,其实是病程中的正常症状,咳嗽有助于咳出痰液,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
新冠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起的咳嗽,通常7-10天就能自行消失。咳嗽本身是症状,不是疾病,如果不是很难受,只是偶尔咳几声,那可以不处理。夜间可能会咳得厉害,为了睡个好觉,可以有针对性地做些睡前准备。
如果需要缓解症状,可对症选择镇咳、化痰药物。如果出现*浓痰,伴有发热、气喘等症状,医院就诊,不要自己滥用抗生素治疗。
作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审核|丁和远复旦大学附医院副主任医师
(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