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太原广播电视台」
我省近期大部分地区遭遇寒潮袭击,气温骤降。“一夜入冬”是很多人的切身感受,呼吸系统疾病也进入高发期,医院门诊呼吸道疾病患者明显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预防?医院的专家“开方”支招。
降温!天气变化成主要诱因
“不出门在家喘得都很厉害。”11月9日,医院呼吸科二病区遇到来自朔州的陈先生,39岁的他7年前被诊断为慢阻肺,仗着年轻没当回事,也没戒烟。前些天气温突然下降,他的症状随之加剧,检查发现是慢阻肺急性加重,再次住院治疗。
咳嗽、清嗓子的声音在呼吸科病区此起彼伏,病房已没有床位,预约登记本上还有很多人等待住院。
“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是带有明显季节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医院呼吸科二病区主任何梅介绍,慢阻肺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老慢支、肺气肿,冬春季好发,吸烟是主要致病因素,老年人多见。近年来年轻患者呈现上升趋势。
作为一线大夫,何梅对治疗呼吸道疾病颇有体会:“呼吸道感染一般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指鼻腔、咽、喉部感染的总称,包括鼻炎、咽炎、扁桃体炎和喉炎等;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是支气管炎、肺炎、慢阻肺急性发作等。上述病症发病自上而下,由轻到重。”
“北方冬季空气干冷,污染较为严重,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何梅说,“再加上门窗紧闭,室内空气病原体单位体积内数量增多,劳累熬夜又使人体抵抗力下降,这都是导致呼吸道疾病频发的原因。”
医院肺病科主任薛晓明为65岁的张玉莲查体、把脉后解释道,秋冬季节可谓“咳嗽季”,中医认为冬季寒冷、干燥,肺属金喜润恶燥,也为娇脏,不耐寒热,易为外邪侵袭,因而首当其冲,所以有的人一出门就咳嗽。
医院从事护理工作21年的护士长万鲜红特别强调大家要正确佩戴口罩,“鼻子暴露在干冷空气中,鼻腔里的纤毛活动能力减弱可导致防御功能下降,停留在鼻腔内的病原微生物侵入身体,极易引发感冒甚至流感,进而扩散传染。”
警惕!一老一小是高危人群
11月12日是第十三个“世界肺炎日”,宣传主题为“医防融合,守护呼吸,消除肺炎”,各医院的专家和医生进行了专业科普讲座。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各医院呼吸科患者以老人和小孩居多。
“今年支原体肺炎大流行,呼吸科住院人群中患此病的占80%,这个比例在门诊表现也很高。”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范彧介绍,此病全年均可发病,冬季较多,今年10月以后就诊人数明显增加。
“医院才发现,和我女儿有相似症状的孩子太多了。”省城的陈女士告诉记者:4岁的女儿发烧好几天,来医院检查确诊为支原体肺炎。
什么原因引发此次儿童呼吸道疾病?范彧告诉记者:“温差变化大于15℃甚至10℃,免疫功能弱或年龄较小的孩子很难适应气候变化,尤其是6个月到2岁的儿童,极易造成呼吸道感染。一般肺炎疗程约7-10天,重症肺炎疗程需要2周至4周时间。轻症肺炎可口服抗生素或抗病*药物,配合雾化以及对症的药物即可有效缓解病情。”
薛晓明说,小孩先天禀赋不足,腠理疏松,防御能力弱,加之天气干燥易积食进而发烧,轻则上呼吸道感染,重则肺炎。
“每年冬天都容易感冒,一感冒就引起肺炎,今年已经感冒4次了,只能住院。”78岁的陈玉章老人刚出院不久,又觉得有些胸闷、咳嗽,大夫怀疑他的肺炎没有彻底好转,继续住院治疗。
山医大一院老年病科的病区主任杜毓锋说,老年人呼吸道防御能力以及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感染,一旦感染,症状加重速度也会加快。特别是老年人的病症不典型,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另外高龄和患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吞咽功能减退,吸入性肺炎时有发生,也应引起注意。
预防!专家“开方”各有重点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让身体保持良好的免疫状态,注意防护,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关键。
“60岁以上的老人一定要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杜毓锋表示,除了建立身体免疫屏障,每年一次综合评估必不可少,通过科学评估,可尽早发现老年人潜在的问题并及时处理。“人们讲究冬补,吃得过多、过饱,容易便秘,火气上行,引发呼吸道感染,这些细节不可忽视。”
范彧提醒家长们,小孩抵抗力弱,易受病菌侵袭,注意保暖的同时要根据温度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尽量避免出入人群过多的公共场所。
何梅建议年轻人尽可能生活规律,最好戒烟戒酒,有呼吸道症状及时就诊,避免发展成肺炎。
11月8日,省疾控中心发出“多病共防”的健康提示,要持续坚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加强锻炼,劳逸结合,注意多饮水,均衡饮食,提高自身抗病能力。居家或单位办公、学习,建议每日通风换气3次及以上,保持空气流通,降低感染风险。
专家表示,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尤其是儿童、中老年人及体质虚弱者,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有效预防流行性感冒,以减少流感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