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感染新冠病*,始终是最牵动人心的事情。因为老年人感染新冠病*后容易出现重症化趋势,再叠加基础疾病等因素,往往面临更高风险。日前,医院医院,两位百岁左右的新冠病*阳性老人在此“新生”,转危为安。
?
岁高龄老人治愈,期待与67岁的儿子早日回家
5月16日,医院医院一号楼三楼全体医护欣慰不已的是,岁高龄的韩老太太已经连续两次核酸阴性,也没有任何呼吸道症状,等待她的儿子也转阴后,即可一起踏上回家的路。
据了解,这位出生于年、慈眉善目的新冠医院后,病区负责人卢洁主任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和专家组成员赵蕾主任、纪艳艳护士长等一起制定了周密的诊疗护理方案。
“虽然老人新冠肺炎症状不重,但因为高龄,我们一定要加强监测预警,早干预、早治疗,防止轻症转重症。”卢洁反复提醒团队成员,加强巡视——3小时测体温、3小时测氧饱和度、俯卧位通气、小分子药物抗病*、胸腺肽提高免疫力、全力加强营养支持、“一人一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经过近十天的精心治疗、监测和护理,老人家的胃口和精神状态都已经完全恢复,没有任何呼吸道症状,核酸也连续两次转阴,现在就安心地等她67岁的儿子转阴后共同回家。
?
97岁高龄新冠老人心脏停跳13秒,紧急安装起搏器重获“心”生
同一天,医院医院里还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97岁的王阿婆多次心脏停跳,最长停搏时间达到13秒。由医院心内科团队和贵州援沪医疗队组成的心脏重症监护(ccu)团队紧急为患者植入了心脏起搏器,手术顺利,术后患者转危为安。
原来,两天前,阿婆在家中突然晕厥,医院急诊后因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又转至医院。胸痛中心主任王海容回忆,老人刚来的时候心率大约在每分钟50至60次,在药物控制下情况平稳。怎料从15日晚9时到第二天上午,老人多次发生心脏停跳,最长停搏时间长达13秒。单纯的药物治疗已无法控制病情,老人随时可能出现心跳骤停,危及生命。当务之急,安装心脏起搏器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由于阿婆年事已高,听闻要做手术,内心十分紧张。“我年纪这么大了,要是挺不过手术可怎么办啊?”了解情况后,王海容对老人进行了安抚。“做手术的时候你要拉着我的手,不然我会害怕的。”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老人的思想顾虑渐渐打消。
但为阳性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这在医院医院里还是头一回,如何在严防院感的同时拯救更多急症患者,也是医护人员需要面对的一大难题。据了解,由于以往手术时医护人员要穿戴10余斤重的防护铅衣、铅围脖、铅帽、铅眼镜,正值疫情期间,在医院里,还需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标准三级防护”规定,必须再穿上防护服、面屏等,外层还需再穿上无菌一次性手术衣。在数层紧密包裹下,闷热和负重程度加重至极点,双层橡胶手套对于精细的介入操作也是很大的挑战。
手术前,医院心内科主任许嘉鸿带领团队联合贵州援沪医疗队为老人制定了周密详细的手术方案。进入导管室前,阿婆因紧张,血压飙升至mmhg,王海容见状牵起了阿婆的手,并耐心开导她。就这样,老人悬着的心慢慢放了下来。
所幸,手术过程十分顺利。不到半小时,“全副武装”的医护团队顶着层层压力和风险,成功为阿婆植入了心脏起搏器,目前老人已转回ccu继续接受治疗,恢复良好。
?
收治患者多为养老院转院高龄患者
对于像韩老太太、王阿婆这样的新冠患者,医院始终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则,通过集结多学科综合能力,为患者提供精细化治疗,努力为其解除病痛,大大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院方负责人介绍,作为上海市医院,医院收治的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非常多,大部分是由养老院直接转过来的长期卧床患者,基础疾病复杂,包括心脑血管疾病、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恶性肿瘤、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等,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而且这些老人大部分未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在新冠病*的打击下,基础疾病加重,死亡率非常高。
截至目前,医院累计收治新冠患者人,累计出院人,其中60岁以上累计入院人。针对老年人基础疾病多、自理能力差等普遍特点,医院将继续实行多学科联合模式,将新冠肺炎治疗和基础疾病治疗并重、中西医结合并重,早预警、早干预、早治疗,为缩短核酸转阴时间、减少病情转重率等打好坚实基础。
栏目主编:顾泳
本文作者:*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