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先后制定十版防控方案,出台“二十条”“新十条”优化措施,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面对新冠疫情,我国始终强调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每一次优化调整都依据客观情况,因时因势、审慎抉择。
正是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我国三年来有效应对了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科学稳健,筑起疫情“防波堤”
年1月初,北京,发热门诊和诊室总数达到家,ICU开放床位数增至余张。
据北京市卫健委通报,全市发热门诊接诊量从年12月15日最高峰7.3万人次,逐渐回落到年1月4日1.2万人次;急诊接诊量从年12月30日最高峰5.2万人次,逐渐回落至4.2万人次。
面对不断变化的疫情形势,我国始终以科学之策应对非常之难。
三年来,我国经历了突发疫情应急围堵、常态化疫情防控探索、全方位综合防控等不同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挑战,积极有序调整防疫*策,不断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
回望年初,新冠病*突袭。
4万余名医务人员白衣执甲,星夜驰援;抢建火神山、医院,方舱、重症床位不断扩容;调集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我国以坚决果断的勇气和决心,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病*狡猾,快速变异后卷土重来。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性没有明显减弱,传播力和隐匿性却变得更强。全球经受了数波疫情冲击,多国反复经历“放开—封控”的循环,并为此付出数以百万计的生命代价。
在我国,开展人、物、环境等多渠道监测预警,快速进行流调,第一时间精准落实管控措施……不追求零感染,但疫情发现一起扑灭一起,成为很长一段时间里常态化防控的特点。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以“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为核心,从严从实开展防控工作。在病*最凶猛的阶段,我国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找准合适的平衡点。
三年来,凭借14亿多人共同筑起的疫情“防波堤”,我国有效处置多起聚集性疫情,抵御住了一波波全球疫情大流行的冲击,极大减少了重症和病亡人数。
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稳步向前。年我国是全球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年经济规模突破万亿元,两年平均增长5.1%。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基于国情,我国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同时,积极加快药物研发、疫苗接种、能力培训、物资储备等各项工作,明显提升了抗疫的能力和系统的韧性,为我国进一步优化调整策略和措施创造了条件。
稳中求进,不断优化防控措施
年12月13日0时起,“通信行程卡”服务正式下线。
自年3月上线以来,“通信行程卡”累计提供查询服务超亿次,最高单日查询量近4亿次,为流调人员及时定位病*传播链提供坚强助力。
三年来,我国秉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在抗疫实践中不断优化防控措施。
从先后印发十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到实施“二十条”“新十条”优化防控措施,再到将新型冠状病*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我国始终坚持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
新冠病*致病力下降,是我国优化防控措施的重要前提。
迎战奥密克戎,中国对病*变异株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传播指数R0值最高攀升至21,这意味着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1传21”,感染人数呈几何指数增加,奥密克戎的防控难度已非之前几代新冠病*变异株可比。
然而,病*变异大方向在传染力更高、潜伏期更短的同时,其致病力在减弱,也更趋向于感染人体上呼吸道。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相较于原始*株和随后出现的其他变异株,奥密克戎的致病力趋于温和,病*变异总体朝着季节性传染病方向发展。
病*的危害性、人群免疫水平和卫生健康系统承压能力、社会公共卫生干预措施——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始终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