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有极少量研究观察到,乙型肝炎病*(HBV)/丙型肝炎病*(HCV)合并感染者接受丙肝药物Harvoni(ledipasvir/sofosbuvir,LDV/SOF)12周治疗后出现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HBVDNA下降。
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phase2期,单中心,开放标签,干预性试验研究,以确定这些意外发现是否可以在单一HBV感染的慢乙肝患者人群中使用丙肝药物Harvoni治疗12周后重现。
研究招募了单一HBV感染的受试者作为受试对象,他们被分配到四个队列中:队列A、B接受12周每日一次的Harvoni治疗;队列C受试者接受12周的sofosbuvir治疗(每日一次mg);队列D受试者接受12周的ledipasvir治疗(每日一次90mg)。
队列A受试者为不需要抗病*的非活动携带者。队列B受试者为使用NA抑制病*复制的慢乙肝患者,研究期间继续NA用药。队列C/D均为不需要抗病*治疗的非活动携带者。
研究的主要和次要疗效终点分别是从基线到治疗12周结束时血清HBsAg(log10IU/mL)和HBVDNA(log10IU/mL)的变化。研究对受试者进行了为期12周的随访观察。
研究结果
受试者基线特征
受试者年龄范围为30至73岁,大多数登记的受试者是非洲裔美国人或非洲裔(12/21;57%)和男性(16/21;76%)。所有受试者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除一名受试者外,所有受试者的基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均正常。中位基线qHBsAgIU/mLA组(4,.64)最高,其次是D组(3,.5)、C组(1,.8),B组(1,.6)最低。A、D和C组的中位基线HBVDNAIU/mL分别为.0、.0和.0。B组5名受试者中有3名(60%)在基线时服用恩替卡韦,其余2名服用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B组中所有受试者的基线HBVDNA水平均未检测到或低于检测下限。
有效性结果
与基线相比,接受12周LDV/SOF的所有13名受试者(A组和B组)在第12周时qHBsAg下降范围为0.至0.Log10IU/mL。A组和B组在第12周时的降低中位数相近(分别为0.37和0.33),与基线相比,这两者的指标下降均显著。A组HBsAg下降与D组显著不同。qHBsAg下降也见于C组3/4(75%)和D组2/4名(50%)受试者,尽管每组的中位qHBsAg下降幅度较小C组(0.06)和D组中没有。
在第12周观察到HBVDNA中位数下降(log10IU/mL)在A组(LDV/SOF)为0.52,C组(SOF)为0.77,D组(LDV)为0.12。在第12周,所有组的HBVDNA从基线下降没有统计学意义,大多数受试者在停药后约一周内恢复到治疗前的基线水平。
定量HBsAg动力学和HBVDNA病*动力学结果见下图
安全结果
接受LDV/SOF联合治疗或SOF、LDV单药治疗的21名受试者中有14名(66%)经历了至少一次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报告了57起TEAE,其中16起(28%)被考虑研究者与研究药物治疗相关。除5起TEAE外,所有TEAE的严重程度均为轻度(1级),且均未导致研究药物停药。头痛是最常见的TEAE,发生在7/21名受试者(33%),4/21名(19%)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有2/21名(10%)出现贫血、疲劳和鼻塞。研究期间没有严重不良事件(SAE)或肝炎发作。
基于上述结果,研究认为
1)受试者接受12周的LDV/SOF治疗后出现HBsAg水平降低,这与先前极少量在HBV/HCV合并感染者中观察到的相似,但在停药后HBsAg水平逐渐恢复到基线水平,这结果与HBsAg的自然衰变相反,意味着LDV/SOF可能存在直接抗病*作用,尽管是短暂的。
2)LDV/SOF的组合似乎可以有效降低HBsAg水平,而单独使用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实现,意味着其对HBsAg降低的潜在作用,了解LDV/SOF在调节HBsAg水平的可能作用机制非常重要。索磷布韦是一种链终止核糖核苷类似物,在宿主聚合酶合成的过程中可能会掺入前基因组RNA中,随后导致HBVDNA和HBsAg的减少。然而,仅在与LDV结合时观察到HBsAg的降低这一事实表明LDV可能在该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而确切的作用机制仍然难以知晓。
综上,研究认为LDV/SOF在单一慢性HBV感染受试者中是安全且耐受性良好。LDV/SOF联合使用时具有适度的抗病*活性。除更大的研究样本量外,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暴露于LDV和SOF期间发生的机制和相互作用,并可能揭示一种潜在的HBV控制新机制。
来源:肝脏时间(Hepar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