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新型冠状病毒影响,餐厅游乐园那里都去不了。最近疫情好转,加上六一儿童节,孩子更是放开肚皮,除了三餐外,零食、饮料不离口。
这样暴饮暴食,成人都有可能感到不适,更不要说,消化系统还没有大人这么皮实的孩子。
这段期间,不少孩子都会出现“积食”的问题。
积食可以说是孩子的“万病之源”,孩子一旦出现积食,感冒、发烧、咳嗽、便秘、腹泻等一系列问题也会接踵而至,严重的还会继而引发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等问题。
积食是指中医的一个病症,也叫食积,主要是指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积食?”
积食通常有以下的临床症状。
看舌苔每天观察舌苔,如果舌苔忽然变厚或一块红一块白,还有黄苔,就是脾胃出问题了。
闻口气孩子忽然口气很重,而且闻到一股酸腐味。
看鼻梁看孩子的鼻梁上是不是有青筋,如果平时没有,忽然出现,那就离积食不远了。
看眼皮如果孩子的下眼皮忽然肿胀、发青,那也是脾胃出问题。
看眼睛孩子有两天眼睛没精神,就像睁不开一样。
看睫毛正常睫毛是一根根微翘,若有两天睫毛几根几根地粘在一起,可能就是积食的前兆。
看食欲以前孩子每天吃东西都很香,忽然食欲不好,不爱吃或者挑食。
看大便观察孩子一天几次大便,是稀还是稠,颜色是不是和前一天的不同,有没有增多次数。若一天大便次数忽然一次变三次,这也是积食的前兆。
大便正常形状是香蕉条形,如果忽然发绿、不成形、有块状的都是不正常的,家长要注意观察。
看睡眠如果孩子一般睡眠很好,忽然夜里翻来翻去,哭闹、磨牙,一会一醒,家长也要注意。中医有言道:胃不和而卧不宁
摸体温每天孩子睡后摸摸他胸口和腹部是不是比其他部位热。如果是,就要小心了,因为积食发烧和感冒发烧不同,一般都是胸口先热。此时量温度,通常是36.8℃或者37℃,但再过两天可能就会发烧了。
胸口、手心、脚心温度比较高,这在中医上叫五心烦热,也是内积化热的症状。
咳嗽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积食过久,脾胃虚弱,时间一久就容易生痰导致咳嗽不止。
腹胀明明没吃什么东西,肚子摸起来却胀胀的。
反复呼吸道感染、扁桃体发炎长期积食容易引起“化火”。火的特性是向上,就会上攻到扁桃体,孩子就很容易出现反复扁桃体发炎和呼吸道感染。
以上症状只要符合两三项,家长就要提高警惕。
孩子可能已经积食了。
“如何应对孩子的积食?”
积食算是一种脾胃病,一般分为胃积和脾积两种情况。
病症表现不同,其应对方式也有所不同,家长“要对症才能下对药。”
胃积
简单来讲就是吃东西多了,食物无法被消化,积在胃,导致胃堵了。这时孩子的舌苔一般呈现为厚、黄;口气味道大;食欲不振;甚至呕吐酸水或未消化食物。
▲胃积的孩子,舌苔一般呈现为厚、黄。应对胃积
孩子胃积时,我们一般给孩子吃点益生菌,注意孩子肚子保暖,配合小儿推拿——揉腹部的方式来进行帮助孩子消食导滞、通便。
揉腹部具体操作:把四个手指并拢,放在孩子的肚子上。然后轻轻盘旋状揉动,连续揉上15-20分钟,每天两次。
脾积
就是当积食长期地积在胃后没有被消除,就慢慢地伤掉了脾。形成脾积。脾积表现可能没有胃积那么明显,但是脾积伤害性往往比胃积更为严重。脾积的孩子一般表现为腹泻或便秘、容易肚胀、四肢比较消瘦、不长个、爱生病等症状。
应对脾积
脾积是一种慢性疾病,必须一点一点地慢慢调理,家长同时可用小儿推拿——捏脊的方式辅助。
捏脊具体操作:先让孩子趴在床上,然后从大椎穴(正坐低头,脖子正中最高椎突处)开始,用双手食指和拇指将脊柱两旁皮肤捏起,两手不放松(即捏住皮肤不能掉),交替向前推动,一直推到孩子臀沟的长强穴。
一般沿着脊柱,由上向下推捏4遍,再由下向上推捏6-8遍。
每天一次,15天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休息15天后,开始下一个疗程。
温馨提示:
捏脊法适合5岁以下的孩子,这个方法没有副作用,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但要注意,孩子皮肤娇嫩,推捏前,要在局部抹一些爽身粉或香油。
医院儿科医生介绍,对于积食问题,一方面重在日常食疗调养,另一方面要仔细观察,早发现早治疗。
对于孩子孩子的应急性处理方式是控制饮食,特别是伴有呕吐、腹泻的,可以暂时禁食8~12小时。
待呕吐停止后,给予清淡的流质口服,如白粥、蔬菜汤等,观察孩子后续情况。
一般而言,当孩子出现轻微症状,马上加以食疗、推拿等,都能缓解病症,并很快就会好转。
这里给大家推荐专为孩子而设置的汤方:
三星汤
该汤方非常温和的,即便一岁以内哺乳期的小宝宝,有必要的时候也是可以喝的,而且不会有副作用,但注意每种药材需减少两克。
在服用该汤方的同时,需配合菜粥、白粥等素食,才能见效。
如果是在积食情况下,可以连续服用2-3天,但如果没有明医院就诊。
如果作为日常保健汤方的话,一周只能喝一次,而且不能长期喝,会伤及脾胃。
总结
孩子积食一般不会出现大问题,家长们不必过于焦虑。
平常注意控制好孩子的饮食,多喝水,保证好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