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原发肺结核原发性肺结核是由肺结核分枝杆菌第一次通过呼吸道或其他途径进入肺部所引起的主要传染病,特别是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可有体温过低、食欲不振、疲劳、盗汗、干咳等症状。这种疾病通常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在积极和定期治疗后预后良好。
01患上这种疾病的患者,其患病的病因需要多做了解
(一)病因概述
这种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肺部引起的。首次吸入含有结核杆菌的气溶胶后,结核分枝杆菌中的脂类和其他成分能够抵抗溶酶体酶的破坏。如果结核分枝杆菌在肺泡巨噬细胞内外存活、生长和繁殖,炎症就会发生。
(二)风险因素
1、年龄
婴幼儿、老人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结核杆菌。
2、生活环境
拥挤的房屋不利于阳光的曝晒和空气流通,容易引起结核杆菌的发生。
3、工作环境
长期大量吸入粉尘,导致肺上皮细胞损伤,局部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结核菌。
4、降低抗病能力
营养不良、工作过度、慢性疾病、器官移植和其他因素可导致抵抗力下降和疾病风险增加。
5、使用免疫抑制剂
使用免疫抑制剂会降低免疫功能和增加疾病的风险。
6、吸烟
当一个健康人吸入结核病时,肺泡内的巨噬细胞会立即吞没并清除,以避免结核病的发生。吸烟损害巨噬细胞的功能,使它们更不能摄取细菌。吸烟者常常不断地被这种细菌感染,如果细胞不能清除这些细菌,可能会导致进一步的感染。
7、其他
没有接受卡介苗的儿童更有可能患上该病。
02患上这种疾病的患者,会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一)症状概述
该病的临床症状有体温过低、食欲不振、疲劳、盗汗等肺结核中毒症状;也可有气喘、咳嗽、气短等压迫症状。此外,还可有疱疹性结膜炎、皮肤结节性红斑等过敏性症状。
(二)典型症状
1、肺结核中毒的症状
轻者可无症状,也可有体温过低、食欲不振、疲劳、盗汗等肺结核中毒症状。有严重症状的婴幼儿可能出现急性发病,高烧至39~40℃,但总体情况良好,热度不匹配,持续2~3周进入低热,伴发结核性中毒症状,干咳和轻度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婴儿也可能没有体重增加或生长迟缓。
2、压迫的症状
当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发生时,淋巴结肿大压迫呼吸道,出现哮喘、咳嗽、呼吸短促等症状。
3、过敏症状
疱疹性结膜炎是结核性感染后最先出现的过敏症,皮肤结节性红斑,特点是突然发病、体温过高、头痛,3至4天后,下肢的伸长出现不同大小的红点,腿部疼痛,体温下降后出现血红蛋白下降,乳白色斑块,多次中风、肿胀、疼痛。
(三)并发症
支气管扩张症
肺结核燃烧器破坏支气管壁和周围组织。
03患上疾病的患者,应该如何进行检查治疗,值得我们注意
(一)预期检查
当病人出现低烧、干咳、疲劳、盗汗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进行医学检查,以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然后可建议进行血液检测、痰分枝杆菌涂片检验、血清学检查和免疫学检验,以及分子生物学、X射线、CT、纤维支气管镜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和明确诊断。
(二)医学检查
注意周围淋巴结肿大的不同程度。肺部体征不明显,与肺部病变不一致。因而可能伴随肝脏肿大。
(三)实验室检查
1、血液测试
外周血白细胞数正常,可有血红蛋白下降。急性进展期白细胞增多,重度感染可出现血红蛋白样白血病,但无特异性。
2、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测
方法简单、快速、简便、可靠,但不敏感。但阳性检出率低,涂片阴性不能排除肺结核,连续检查≥3次,可提高检测率。
(1)方法: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可提供准确、可靠的结果,灵敏度优于涂片法,常作为结核病诊断的“金标准”。
(2)药物敏感性的测定:应以初始治疗失败、复发及其他复发情况为主,为临床耐药病例的诊断、合理化疗方案的制定和流行病学监测提供依据。
(3)血清学检测
其主要检测内容包括宿主体内的抗原、抗体、细胞因子及相关酶,对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速度快等优点。然而,操作比较复杂,需要特殊的仪器和设备,试剂的成本较高。
04患病的患者,除了需要及时的治疗,良好的护理也很重要
(一)心理护理
1、心理特征
(1)患者可出现体温过低、食欲不振、疲劳、盗汗等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可能有焦虑、易怒等不良情绪。
(2)本病有传染性,需要隔离治疗,常使患者出现心理上的自卑感、恐惧感等。
2、护理措施
(1)家庭成员应该多与病人沟通,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帮助减轻他们的不适,给病人心理支持。
(2)患者应主动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面对疾病,保持一种舒适的情绪,用适当的手段发泄自己的消极情绪。
(二)用药护理
1、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服用足量、全程治疗。
2、如果患者有严重的胃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三)生活管理
1、家庭应为病人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并应每天打开窗户和通气,以确保空气清新,阳光充足。
2、病人在康复期间要注意多休息,多休息,多休息,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3、病人要加强身体的免疫系统,多做一些适当的运动。
(四)饮食管理
这类疾病一般无须特别饮食。如果用药有效果,还要配合合理的饮食护理。
结语: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注意自我管理,帮助病人恢复健康,防止疾病蔓延。另外,要定期检查患者,以使医生了解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