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布鲁菌病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公共卫生事件
TUhjnbcbe - 2024/7/4 5:43:00
北京看白癜风哪最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registers.html

导语:布鲁菌病(简称布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世界范围内常见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公共卫生事件。年布病被划定为法定报告传染病,年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纳入全国重点传染病监测工作范畴。

一、我国布鲁菌病患病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布鲁菌病疫情不容乐观

1、疾病概述

年崔步云等研究显示,我国布病患病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布病疫情不容乐观。布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受布鲁氏菌感染的动物,人类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畜或食用动物制品等被感染,较少发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感染。

既往调查显示,布病主要集中在牧区,但由于目前人们感染布鲁氏菌的途径多样化,布病逐渐转为一种食源性疾病,非牧区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导致地区分布差异不明显。各年龄段、各职业人群均可患布病,但以中老年、农民居多,可能与其接触病畜机会较多有关。

对布病的研究发展趋势来看,布病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其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与以往有所不同。临床上,布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不典型,可累及多组织脏器,可能伴有各种并发症,与许多疾病难以鉴别,临床诊断困难,常常被误诊或漏诊,往往被作为疑难杂症困扰临床。

针对布病的实验室检查特异性不高,精准诊断十分困难,但病原学检查阳性率较低,布病的精准诊断仍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相对特异,可以协助诊断布病,尤其提高了合并骨关节病变患者的诊断率。

目前布病的治疗主要参照《布鲁菌病诊疗专家共识》及《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抗生素仍是主要的治疗药物,疗程一般为6周,合并骨关节病变的治疗周期较长,可长达3个月,必要时需联合手术治疗,治疗过程中需监测肝肾功。

由于治疗周期较长,对肝肾功能影响大,部分患者依存性较差,难以完成全程治疗,导致复发。另外,部分患者治疗不及时及不彻底导致慢性化,出现各种并发症,使疾病更加复杂化。

2、布病的流行病学

布病广泛流行,几乎世界各地均有其发病的报道。许多国家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力争消除布病,但结果不尽人意,目前布病在发展中国家的流行仍较为严峻。年布病被划定为法定报告传染病,年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纳入全国重点传染病监测工作范畴。

目前我国布病疫情不容乐观,几乎各省份均有发病且发病率基本呈上升趋势。布病的传染源主要为受布鲁氏菌感染的动物,人类主要通过接触受病原菌感染的动物患病,人类之间的相互感染极为罕见,仅见于母婴传播、输血、骨髓移植等。一项Meta分析显示:布病患者男性为女性的2.64倍。

布病人群普遍易感,男性患者较多,可能与其接触病原菌较多有关。布病职业分布范围较广,几乎可涉及到所有职业,其中以农民发病最多,可能与农民接触动物机会较多及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有关。

发病具有季节性为布病的一大特点,主要集中在牛羊分娩高峰及动物流产发生率高的春、夏季。随着社会交往频繁,目前布病渐由职业相关性为主转为食源性疾病,在非牧区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导致地区分布差异不明显。

3、布病的影像学检查

《布鲁菌病诊疗专家共识》和《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试行)》均对布病的诊断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布病需综合多方面进行诊断,详细询问其流行病学史及临床表现,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布病的诊断率。超声可用于淋巴结、腹部、心脏等部位,可发现布病早期多脏器损害。

骨关节CT、MRI等可以协助诊断布病骨关节损伤,尤其对于病原学阴性的患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因此,影像学检查在布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国外认为PET-CT诊断布病骨关节损伤的敏感性较强,但我国关于这方面的报道尚少。PET-CT价格昂贵且需患者自费,在临床上并没有广泛开展。

核素骨显像能够发现分子方面的病变,可显示出微小病变,有助于发现更早的病灶。有关PET-CT和核素骨显像在布病诊断方面的文献报道较少,两者对布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了解布鲁菌病的致病机制,布鲁菌病会影响呼吸道、消化道、骨关节

1、呼吸道、消化道

布鲁氏菌经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首先被中性粒细胞杀灭,部分躲避杀伤的菌体被巨噬细胞吞噬,大量病原菌在巨噬细胞中复制导致其崩解,之后大量菌体释放毒素且随血液循环进入各脏器,造成免疫性损伤,可引起菌血症、毒血症和败血症,出现临床上相应的症状。

由于布鲁氏菌为胞内寄生菌、可清除氧自由基及存在先天免疫逃避机制,使得菌体能够在宿主细胞中持续存在且不受某些抗生素的影响,并驱动了感染宿主的独特病理特征,使得布病能够持续慢性化,最终出现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骨关节疾病等各种并发症。布鲁氏菌的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尤其是免疫逃避机制及慢性化机制。

2、骨关节

布病累及骨关节系统较为常见。研究表明布病致骨关节损伤可能是布鲁氏菌直接作用或者由炎症触发的先天免疫损伤过程。许多研究证实布病骨关节损伤的标志性病理改变是T细胞浸润,但是T细胞是如何增强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机制尚未阐明。

目前,布鲁氏菌感染导致的骨关节损伤机制尚不明确,局限于感染、免疫,是否与骨关节组织、器官特异性相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结语:布鲁菌病在各年龄段、各职业均可发生,以男性居多,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畜患病,也可通过呼吸道接触、食源接触传播,临床表现以发热、肌肉关节疼痛、脾大、乏力多见。合并骨关节病变的布鲁菌病患者的影像学可表现为脊柱炎、关节炎、骨质破坏、脓肿形成等,对于这些患者需注意布病的可能。

1
查看完整版本: 布鲁菌病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公共卫生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