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又到春节流感和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儿童应该如何来预防呼吸道感染呢?广大家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日前,就春节呼吸道疾病高发的相关问题,我们采访了广州医院儿科主任陈德晖教授。
01问:春季是呼吸道感染疾病高发季节,目前也是新冠病*感染疫情时期,有家长对小儿发热、咳嗽很紧张,如何给小孩家长一些建议?陈德晖主任:新冠、流感和支原体感染、细菌等不同病原所致的呼吸道感染都可以出现发烧、咳嗽、肺炎等征象,有时候是难以区别的。
对新冠病*感染防控要点是早期发现早期排查是关键:
①要看流行病学史,在儿童尤为重要,因为儿童多从密切接触家人感染而致;
②需要从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做出排查;
③根据新冠病*核酸检测及其他病*如流感病*、副流感病*、呼吸和胞病*、肺炎支原体等病原学核酸检测或血清学检查结果等做出病原学感染的确认。
在新冠病*感染疫情期间,家人与小孩应遵从国家及各地区的防控指引,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公共场合带口罩、勤洗手、不聚集等预防手段,减少新冠病*的暴露。
当小孩出现有发热、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家长不要过于惊慌,首先要做好家庭成员的隔离,医院就诊,由医生判断小孩是普通的呼吸道病*感染还是疑似新冠病*感染,并配合医务人员安排,家人应向医生如实讲述近期的旅居生活史,也就是现在经常提到的流行病学史,发热的患儿需要做鼻咽拭子新冠病*核酸检测作出排查,这些工作与检查是有利于早期排查,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家庭成员的健康。
02问:在疫情期间,遇到小孩气管呛了异物或者哮喘急性发作的,医院就诊传染上新冠病*,医院看病,这样做可能带来什么风险?陈德晖主任:尽管是在新冠病*感染疫情期间,小孩患病还是需要及时诊治的。
如所提到的气管异物是小孩最容易发生的意外,尤其是3岁以下小孩,好奇心强,看到的小东西都喜欢塞到嘴巴里。气管呛了异物是很危险的,严重的可以引起窒息甚至死亡,有些小点的异物可以卡在支气管,引起反复感染。
我们儿科支气管镜介入团队的林育能副主任医师、毛钦宇护师及麻醉科医师在这期间连续处理了好几例气管异物的小孩,最长病史的居然有呛了笔帽在支气管1年多的儿童,反复肺部感染,肺部都出现有支气管扩张了,因呛入时间长,位置深,医院住院没能取出来,随后疫情形势紧张,家人不敢过来看病。后来小孩又出现咳嗽喘气现象了才迫于无奈过来我们儿科住院,我们经支气管镜从小孩右下支气管顺利取出了笔套,家人开心极了。
除此以外,我们支气管镜介入团队林育能副主任、吴上志区长、徐佳兴主治医师等在疫情期间,给一个仅2月龄因舌根会厌囊肿压迫气道严重呼吸困难的小BB进行了支气管镜介入治疗,马上解决了小BB呼吸困难症状;另有3名因重症肺炎需要呼吸机通气行气管插管后形成气管上段瘢痕狭窄(Ⅲ~Ⅳ级)的患儿,家医院,在家里熬着,当实在熬不住了才紧急从外地过来,到我院时都是有严重的气促与呼吸困难。我们支气管镜介入医护团队紧急给他们进行了支气管镜手术,成功地打通了生命的通道,及时挽救了小孩的生命。最严重的一例是3岁小孩,气管仅剩下3mm的孔道来呼吸了,当时的情况非常惊险。在疫情期间,对于这些危重病人的手术是马上就要进行的,根本没有春节或周六日之分了。
03问:春节以来,您与您的团队坚守在一线,承担了儿童发热排查工作,非常辛苦,可否分享一下您们团队的故事吗?陈德晖主任: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里,我们过的是一个“紧张而安详”的春节。
因新冠病*感染疫情而紧张,众所周知,新冠病*传染性较强,容易引起社区人群传播,医院防控任务那刻起,就严格医院院领导指令,全员动员,紧急加强防控知识的培训,严防漏诊误诊一个可疑患儿,这就是“紧张”;
因为担心漏诊了一个病人而影响社区得病一片。我们的工作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紧张而不乱,疑似病人经过严格的会诊制度与快速的检查,全部解除了疑似患儿的隔离,他们得到合适的治疗后都痊愈出院,无确诊病例,这是“安详”。
我们儿科医生需要处理发热的儿童,在春节期间,就诊儿科急诊的患儿数接近成人的1/3,工作量大,压力重而辛苦。但我们所有儿科同道均坚守岗位,其中我们好几位医生不仅是战斗一线,而且一听闻中心血站血源紧张,需要无偿捐血,我们12位符合献血条件的医生踊跃献血;国家青年文明号的团队们医院南山志愿者工作。
04问:您最想对儿科医务人员说的一句话是什么?陈德晖主任:这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最辛苦的是武汉、湖北的一线医护同道们,还有在除夕之夜就出发支援武汉的逆行医疗队的同志们以及在广医院的一线儿科同道们,比起他们,我们是微不足道,我们是后方,我们在后方守住阵垒,配合前方打好这场攻坚站。所以,我最对儿科医务人员说的一句话是:众志成城,攻必克!
05问:您最想对广大儿童家长说的一句话是什么?陈德晖主任:我在儿科医生这个岗位上工作也超过三十年了,我非常喜欢儿科这个专业。在这里作为一名普通的儿科医生,我愿意守护的是这些儿童18年的健康,儿童的健康是所有家长与我们儿科医生们最开心的事情,甚至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也就是“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与您们同在。(健康时报记者王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