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是由多种致病原感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喘憋、三凹征、喘鸣为主要临床特点。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由病*感染而致病,50%以上系呼吸道合胞病*,其他为副流感病*、腺病*、流感病*、肠病*、支原体等,此病仅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发病高峰年龄在2~6个月,80%以上病例在1岁以下内。发病率男孩、女孩相似,但男孩重症较多。病死率1%~3%。
临床表现:毛细支气管炎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后2~3天出现持续性咳嗽和发作性呼吸困难,咳与喘憋同时发生为本病特点,主要表现为下呼吸道梗阻症状,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相延长伴喘鸣。间歇期呼气性喘鸣消失。严重发作者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口周和口唇发绀。全身中*症状较轻,可无热、低热、中度发热、少见高热。
体检发现:呼吸浅而快,60~80次/分,甚至次/分,伴鼻翼扇动和三凹征;心率加快可达~次/分。肺部体征主要为喘鸣音,叩诊可呈鼓音,喘憋缓解期可闻及中、细湿罗音。肝、脾可由于肺气肿而推向肋缘下,因此可触及肝脏和脾脏。由于喘憋,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血氧饱和度降低而致呼吸衰竭。本病高峰期在呼吸困难发生后的48~72小时,病程一般约为1周至2周。
辅助检查: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大多在正常范围内,胸平片检查可见不同程度肺气肿或肺不张,也可以见到支气管周围炎及肺纹理增粗。
诊断与鉴别诊断:毛细支气管炎发生在小婴儿,具有典型的喘憋及喘鸣音,一般诊断不难,但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婴幼儿哮喘:婴儿的第一次感染性喘息性发作即为毛细支气管炎,但若三次以上,则应考虑为婴幼儿哮喘的可能。
2、粟粒型肺结核:有时呈发作性喘憋,但一般听不到啰音。可有结核接触史及结核中*症状,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结合X-线改变可以鉴别。
3、其他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哮喘性支气管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气管异物吸入等均可发生哮喘,应结合病史和体征及必要的检查作出鉴别。
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主要为氧疗、控制喘憋、病原治疗及免疫疗法。支持治疗及正确的护理也非常重要。
1、氧疗:本病患儿多有低氧血症,因此重症患儿可采用不同方式吸氧,如面罩吸氧等。
2、控制喘憋:可用复方氯丙嗪,也可用氨茶碱,重症患儿可用沙丁胺醇或糖皮质激素等。
3、抗病原体药物治疗:本病多数由病*感染引起,可用三氮唑核苷静脉点滴或雾化吸入,合并有细菌感染或支原体感染者可应用适当的抗生素。
4、生物制品治疗:重者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
5、支持治疗及正确的护理非常重要。
由于本病患儿年龄较小(2岁以内),天气冷,症状重,治疗与护理麻烦,所以除轻症患儿外医院就诊治疗。
医生名片
李秀兰,儿科副主任,儿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郑大临床医学系,学士学位,曾进修于郑大一附院、上海医院,擅长于小儿内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是新生儿及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
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