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盾在敦煌
上海之春5月13日谭盾《海上-天上-心上丝路》音乐会的票两周前就全部售空,为什么?以下是中央电视台记者在上海谭盾工作室采访的简要记录:
▲节目单
CCTV:您为什么会从海上、天上、心上来思考丝绸之路的文化与创作?
TD:海上丝路是对海派文化的思考(吴承昊新作《海上丝路·第几玮度》),天上丝路是呈现人和大自然的对话(关峡新作《天上丝路·百鸟朝凤》),心上丝路是指敦煌遗音的世界首演以及我和谭维维中国首演《中国民族声乐地图》(上),我一直想把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声乐唱法作一次总结性的创作,创作出一个五十六种民族声乐唱法的声乐协奏曲,可以在全世界呈现中国民族唱法的来龙去脉。我觉得这种声乐地图上的一带一路,一定会带来文化以及交流的互动。我希望以后能跟不同的原生态歌手一起呈现中国声乐地图。这样,你来到中国,只要你听到歌儿,你就知道你在哪个地方,这跟《舌尖上的中国》的美食地图是一样的,我希望未来丝路上的人到了中国,走到哪里,吃到哪里,听到哪里,可以品味千年中国。
谭维维将和谭盾在上海之春首演《中国民族声乐地图》(上)
CCTV:敦煌遗音的首演一票难求,可以说说您的创作吗?
TD:我三年前去敦煌采风,一去敦煌就听到一百年前王道士把中国敦煌几千年的手稿都卖去了全世界,一块钱一篓,几乎卖了个精光。于是我就想,跑到全世界去追踪这些经文和手稿,我不知道这些音乐的手稿都散布在哪里?在敦煌基金会、敦煌研究院的帮助下,这些年我在英国伦敦、法国、日本还有美国各地在寻找唐代的音乐原稿。找到了一些音乐原稿后,又如何把它们演奏出来呢?于是我就想起了敦煌壁画里的乐器,我想恢复壁画中的一些乐器,来演奏这些从世界各地搜来的敦煌遗音。这次我们先复原了壁画中的四件乐器,来诠释我在英国和法国收集到的敦煌原始唐代乐谱。我在敦煌古谱的翻译学习和再创作中,非常得益于敦煌音乐大学者们的著作与前辈们的研究,如何昌林、林谦三(日本)、叶栋以及上海的陈应时教授、赵维平教授等。没有他们,我怎么能创作出今天的敦煌古乐?
上海的琵琶演奏家施文卿将和上海爱乐在上海之春首演谭盾的敦煌古谱《长沙女引》
CCTV:您寻找敦煌遗音的计划,下一步是什么?
TD:我下一步是继续和东南西北的乐器制作专家合作,从敦煌壁画中恢复更多的乐器,然后把更多的敦煌古谱翻译出来,我也希望能够成立一个敦煌古乐团,只用壁画里的那些乐器来演奏敦煌莫高窟里的唐代音乐手稿,我希望自己的这个“一带一路”计划可以把全世界的音乐迷带去一个非常伟大的国度,带去一个逝去的文化。我要特别感谢敦煌研究院、上海民族乐器一厂,还有泉州的李建瑜师傅和日本京都乡下的桥本师傅,没有他们,我不可能听到我内心深处的敦煌遗音。
上海爱乐乐团将在谭盾的指挥下世界首演敦煌反弹琵琶乐舞《飞天》
CCTV:此次敦煌反弹琵琶是世界首演?
TD:以前的敦煌反弹琵琶更多的是由舞蹈演员手拿道具呈现,它最大的问题是琵琶太重,演奏员没办法演奏。同时,演奏员也不会舞蹈,它跟中国最早的乐舞文化分家了。此次,我们让上海的琵琶演奏家施文卿去北京舞蹈学院敦煌舞系史敏老师专门学习敦煌舞姿,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再把琵琶制作得非常轻,和壁画中的反弹琵琶十分相似,因为轻了,所以琵琶演奏家可以反弹演奏了。我们把敦煌古谱和敦煌舞姿以及壁画里的乐器结合起来,三方面结合得以呈现出反弹琵琶乐舞。这是非常艰难的心路历程,但是我们终于做了,为了我心里的敦煌,我们终于可以和大家在“上海之春”分享这次世界首演。
敦煌壁画里的飞天琵琶
谭盾指导排练中的敦煌反弹琵琶乐舞《飞天》
CCTV:敦煌壁画里的音乐和乐器可以在当下中国找到活化石吗?
TD:有啊。比如说,壁画里有很多用脚来演奏鼓乐和雷公踏鼓的精彩记录。后来我去泉州采风,那是一个海上丝路的古都,我在老城里和村庄里转来转去,找到了很多唐代音乐和乐器的活化石民间艺人,我把壁画和民间艺人脚上的绝活,叠在一起,想象并创作出唐代压脚鼓《水鼓子》。这一次在上海之春也是《水鼓子》的世界首演。
谭盾带上海打击乐演奏家荣辰初去海上丝路古都泉州,在唐代压脚鼓活化石老艺人陈智杰的传授下,将和上海爱乐一起世界首演交响压脚鼓《水鼓子》
谭盾在敦煌莫高窟内的壁画中听到了敦煌遗音
脚踏敦煌大地的谭盾,马上要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和上海爱乐乐团呈现他梦里的《敦煌遗音》,非常让人期待。
上海之春·上海爱乐乐团
谭盾:海上-天上-心上丝路音乐会
节目介绍
1.吴承昊《海上丝路·第几玮度》
(中国首演)
古老的第几玮度号角,充满跨越时空的梦境,它会引着大家漂洋过海,并沿着海上丝路,去寻找故乡的音。音乐一开始,寻梦者第几玮度试探着和管弦乐对话(由上海年轻国乐艺术家张梦演奏),双方因此逐步建立起默契并合力编织了一幅音乐之壁毯,进而鼓励管弦乐团去寻找海上的未来之音,梦幻之诗,从而引出对海派文化的思考。在上海,在海上,在梦中,过去和未来跨越交错,难分彼此。来自于上海的吴承昊现就读于哈佛大学,他是当代新一代最活跃的作曲家之一。
上海年轻国乐艺术家张梦正在演奏第几玮度
2.关峡《天上丝路·百鸟朝凤》
(中国首演)
在中国著名作曲家关峡的家乡河南,蕴藏着丰富的民间音乐和传统文化。河南派的《百鸟朝凤》是作曲家在河南孩童时代的记忆,如今,他以着力挖掘和保护正在消亡的家乡民间音乐为出发点,探索人类与大自然的对话,创作出了这部作品。他把《百鸟朝凤》的民间素材和唢呐流派的音乐特点相融合,通过与管弦乐团的竞奏,将这部唢呐协奏曲以新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这首作品中,让我们不禁思考,寻着天空中的自然之声,鸟声正是人类与大自然沟通的丝路。此次《天上丝路·百鸟朝凤》是上海著名唢呐演奏家刘雯雯的中国首演。
上海著名年轻唢呐演奏家刘雯雯将要演出关峡的新作《天上丝路·百鸟朝凤》的中国首演
3.谭维维/谭盾《心上丝路·中国民族声乐地图》(上)
(中国首演)
谭盾引领着谭维维、刘晔和毕健博的长时间研究采风、配器整理,创作出了这卷内涵丰富,充满灵*性的民族声乐地图,其中可以感受到,来自各民族文化在音乐中的融合与碰撞。而这正如谭盾所言:“那些看似来自不同文化的事物,在心灵的层界都是相通的。”《心上丝路·中国民族声乐地图》(上)以心为源头,将中国朴素美好的声乐传统以交响乐的形式表达出来。作品里的4个乐章分别源自中国不同的民族(华阴老腔,藏族哭腔,苗族水腔和陕西秦腔),谭盾的研创中的《中国民族声乐地图》计划共分上、中、下三部曲,这次中国首演的是其中的上篇。
4.谭盾《敦煌遗音》(上)
(世界首演)
谭盾在伦敦、巴黎及世界各地寻找失散的敦煌音乐手稿,他一直在思考,找到乐谱之后,用什么样的乐器又可以让这些乐谱发出声音呢?通过长时间的采风、研究,谭盾从敦煌壁画中找到古代乐器的“形、身、色”,从古代音乐史学中找到“律、量、音”,最后从敦煌古谱中找到“曲、段、歌”。这次看到敦煌反弹琵琶《飞天》、唐代压脚鼓《水鼓子》、敦煌五弦琵琶《长沙女引》,这几首作品的呈现均为谭盾《敦煌遗音》计划采风、研究、创作的初步汇报和片段试演。谭盾开始逐一还原敦煌壁画中的唐代乐器,并找来上海民族乐器厂及泉州、日本、新疆乐器制造专家共同研究,创作出重温“敦煌遗音”的唐代乐器,重现了千年以前深藏于洞窟壁画之中的音乐遗产。敦煌音乐是中华国乐、国宝和国*,谭盾希望和世间慈悲智者一起,一代一代的研发、传承下去。《敦煌遗音》分上、中、下集,是谭盾十年“敦煌计划”的初探实验第一步,谭盾计划在明、后年推出敦煌古乐团(从敦煌壁画里复原的唐代乐器),并在全世界巡演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敦煌唐代音乐遗谱和遗音,集中展现世界非遗文化中最为宝贵的敦煌音乐。
5.谭盾《十二把大提琴的协奏曲:马可波罗》
(上海首演,柏林爱乐乐团委约创作)
十二把大提琴的协奏曲是柏林爱乐乐团委约中国作曲家谭盾根据他的歌剧《马可·波罗》而创作的。曲中的交响乐队寓意地域与大自然及时代的变迁,而十二把大提琴的各自炫技独奏与华彩段,却象征着丝路上不同技法、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表述与融合。这部协奏曲的写法细腻宏大,在音响表现和内容深度上的扩展,非常震撼人心。此曲由柏林爱乐乐团及它的十二把大提琴首演后,成为世界各国交响乐团常常上演的丝路佳作。
6.返场曲:手机交响乐《风与鸟》
(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委约创作)
大自然与人之间的隐形丝路是什么?也许只有风和鸟知道。在最初人类创造出音乐的时候,人们总想要找一种方式与大自然对话。人在最初认为鸟也许是人与大自然沟通的丝路和桥梁,看中国古代的音乐就知道,有太多的音乐模仿和“翻译”大自然的声音,尤其是鸟乐。在这首作品中,谭盾用手机录下中国笛子、唢呐、二胡、古筝、琵琶等乐器的“鸟语”,再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