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了!妈妈们都知道这是成长路上必须经历的过程,但还是紧张,紧张的不行!
发热即体温异常升高的症状,小儿常见。今天讨论的仅指一般的外感发热、肺胃实热和阴虚内热三种。外感发热指的是感冒而言,急性传染病早期也可见到。发热也可见于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和其他疾病中,但不属于本节讨论的范围。
注意:如果是新生儿发热至37.5度及以上,立即就医,查清原因。大宝宝发热,并且精神不好,一定也要先就医。
今天主要讲解一下,宝宝感冒发烧后,医生确诊了,是感冒,并且开了药(一定严格遵医嘱)。下文说的小儿推拿是帮宝宝退热、缓解感冒。(成人也适用,但是效果不如小朋友好)
不少妈妈网上搜各种推拿手法,学习给自己宝宝做。其实,小儿推拿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的,在做推拿之前,你必须先了解以下事项:
在中医看来,感冒属于一种外感病,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怎么区别呢?(下面内容很重要,别走开)
风寒感冒:除了有发烧的症状外,宝宝通常是怕冷的,无汗,鼻塞,流的鼻涕是清鼻涕。冬春季气候较冷,发生风寒感冒的情况较多。
风热感冒:外感风热所导致的感冒,除了发热,宝宝一般不怕冷,还会有微微的出汗,口干,咽喉痛,流的鼻涕也是*鼻涕。夏季发生风热感冒的情况较多。
有些宝妈说,宝宝刚开始流的是清鼻涕,后来又变成*鼻涕,这是由于外感风寒以后,没有及时祛邪排出,导致了寒邪入里化热,所以产生了一些热证的表现。(我一般称为“寒包火”)
宝宝感冒发烧的基本治法是:疏风解表、清退热邪。也就是宝宝把体内入侵的风邪给赶出去,并帮宝宝把烧降下来。
推拿开始啦,通常从头面部开始:三大手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它们能够疏风解表,止头痛,因此被并成为治疗外感病的三大手法(若再加上揉耳后高骨,则并称为四大手法),通常都是一起用的。(妈妈们肯定不陌生,大人发烧同样适用!!)
开天门操作:
用两手的拇指,由眉心为起点向上交替直推至前发际线,操作次数:50次(看动图)
推坎宫操作:
用两手的拇指,从眉心向两侧眉梢分推,操作次数:50次,速度要匀速要快点(这需要练习的)
揉太阳操作:
用中指的指端揉宝宝的太阳穴(太阳穴位置:眉毛后凹陷处),操作次数:50次
推天柱骨
接下来就是推天柱骨,通过推天柱骨,能够治疗宝宝的感冒发热和颈项痛。天柱骨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大椎穴大家应该很熟悉了吧(成人也适用)
拿肩井
我们可以给宝宝拿一拿肩井,给宝宝进行一个放松,可以起到一个宣通气血,发汗解表的作用。肩井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用拇指与食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部筋肉。操作次数:两边各自5-10次(如图)
综上这是宝宝感冒发烧时的一些基本的操作。还可以根据宝宝的症状,加一些有针对性的穴位:
1)如果宝宝属于风寒感冒,需要发汗,可以掐揉食指与中指、中指与无名指缝隙下的“二扇门穴”。通过掐揉二扇门,可以起到发汗退热的功效。操作次数:次(成人不管用)
2)如果宝宝比较怕冷,可以加上推三关的操作,起到一个温阳散寒的作用。但如果宝宝是风热感冒,有咽痛、鼻流*涕等症状,则不适于用此操作。三关穴是位于前臂桡侧,操作次左右,切记一定要匀速哦(可以下载个APP节奏器,跟着节奏器调到的速度,不太懂音乐的可自行忽略)
3)如果宝宝高热的话,那就要用退六腑啦!!!!退六腑主治热症,治高烧尤其有效!(大人小孩都适用,小孩更明显!字有点大,因为这是重点!!)
最后总结:推拿如何治好发烧,头面部四大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耳后高骨(前三个必须做),然后就是推天柱骨加拿肩井,接下来就是左手的,掐揉二扇门,高热的宝宝用退六腑,怕冷的宝宝用推三关。请各位牢记哈!(成人也适用,但是小孩效果更好)
养护宜忌
1、加强护理,慎衣食,适寒热、避风邪,防外感。
2、饮食有节,以免损伤脾胃。
3、发病后注意营养,以免气血津液亏损。
4、发热高且不退,可一日推拿2~3次,并结合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发烧是小儿常见的症状,孩子发烧时,家长会特别紧张,在护理过程中有时家长还犯错,采用一些不当的方法,从而影响治疗与护理的效果。今年冬天异常暖和,天气忽冷忽热,雨雪太少,导致原本就在冬春季高发的普通感冒、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增加了可乘之机。
在此将一些家长护理发热患儿的错误做法指出,希望家长引以为戒。并提供一些饮食注意事项,希望大家重视。
六大错误不要犯
错误1:把孩子裹得严严实实。
当小儿发热时,有的家长怕小孩再受风,于是将小儿裹得严实。殊不知,这样做不仅影响孩子散热降温,而且还会诱发小儿高热惊厥。正确的做法是:在没有冷风直吹的情况下,脱去过多的衣服,或松开衣服,有利于散热。
错误2:选用高浓度酒精或冷水擦浴来退热。
人们通常认为,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起到迅速退热的效果。实际上事与愿违。因为当孩子发热时,皮肤的血管扩张,体温与冷水的温差较大,高浓度酒精或冷水擦浴会引起小儿血管强烈收缩,导致小儿畏寒、浑身发抖等不适症状,甚至加重小儿的缺氧,出现低氧血症。酒精擦浴已经淘汰,但是许多家长及老人并不知晓。
正确的做法是:给小儿使用温水进行擦浴,擦浴的地方主要是大血管分布的地方,如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及大腿根部,这样才能达到退温的效果。
错误3:不正确使用退热药。
有许多家长一看到小孩发热,恨不得用退热药马上给孩子快速退温(这经常是家长向医生下的命令);殊不知,降温过快并不表示病情有所好转,若是应用不当,还可引起小儿大汗淋漓,出现虚脱等不良反应,造成小儿不必要的伤害。
正确的做法是:当孩子体温低于38.5℃时,可以不用退热药,最好是多喝开水,同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或者应用物理降温的方法;若体温超过38.5℃,则可以服用退热药,在使用药物前,家长最好仔细阅读说明书,或在儿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错误4:随便给孩子服药。
小儿发热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有的家长为了方便,常上药店自购药物给孩子吃。但是由于小儿的病情变化快,对药物的耐受性差,加上小儿的肝脏解*功能不足,肾脏发育不完善,故易受药物影响,造成脏器功能的损害。母亲感冒了,家长为防止小儿感染,就将自己服的感冒药给孩子服用,想起到防病的作用,可是孩子服药后会出现血尿,及药物性损害。
正确的做法是:家长不要随便给孩子使用成人的药物,自购药物也得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以免造成小儿不必要的伤害。
错误5:盲目喂消炎药物。
小儿发热多见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病*和细菌感染引起发热。但有一些家长,一见小儿发热,就盲目喂消炎药物,有的病人家长还要求用进口的药物。“是药三分*”,在没有弄清小儿发热的真正原因下滥用消炎药物,可引起小儿肝肾功能的损害,增加病原菌对药物的耐药性,不利于孩子身体康复。
正确的做法是:小儿发热时,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根据病情对症下药,才能起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错误6:小病大治,有点小病就打点滴。
有不少家长认为,打点滴的降温效果好,可以补充水分,所以小儿一有点发热,主动要求打点滴。虽然这种治疗方法好,但也有不少的不良反应及有可能引起交叉感染。
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充分休息,多喝开水,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同时配合药物治疗。若是出现体温持续不退,饮食欠佳时,可以使用静脉输液。(很多时候就是家长依赖点滴,认为快,有些病未必如此,殊不知,长期这样影响小孩的体质)
五大护理快退烧!
1.饮食宜清淡。
发热时,整个身体的气血向上向外,相对而言,消化道的气血就减少,所以很多孩子发热的时候,会出现“不想吃东西”、“想吐或呕吐”、“腹胀腹痛或腹泻”,这些症状都是里面的气血减少后,脾胃虚弱,无力运化的表现。
发热的时候,饮食宜清淡,以不增加脾胃负担为度,可以吃些“白粥”、“小米粥”、“菜粥”、“南瓜粥”,“豆腐羹”;热退后,适当调补,如“鸡汤”、“鸡蛋羹”、“肉糜”等,但肉食还是要少吃,以防“发热”卷土重来(所谓的“食复”)。
2.多喝暖水和热粥。
外感发热是身体与“病*”、“细菌”或其它致病微生物之间的一场战争。发热期间消耗最多就是“津液”,多喝暖水和热粥或以使“津液”得到补充。津液不枯,津液流行,汗才得出,大小便才能正常排泄。
3.多泡脚。
寒起于足下。袜子拖鞋要注意保暖、保持干燥,不要赤足在地板上走(很多家长不以为然)。泡脚时间宜在十分钟到十五分钟左右,可反复加热水,最好能出一些汗。
4.物理降温方法。
冰敷的方法宜于高热但没有“怕冷、寒战、鼻塞、清涕”的孩子,从中医的角度看,必要时辨证地使用;如果有“畏寒、鼻塞、流涕”的孩子,则宜用温水外敷的法子;发热期间,用“丁桂儿脐贴”贴足心的涌泉穴,对降温会有帮助。
5.合理使用退烧药。
如果畏寒无汗高热,可用退热药(如“美林”或“小儿退热栓”等)发汗退热,发汗过后,宜服热粥,粥内可加些冰糖。这样发汗而不伤正气,也能减少发热的反复。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直接进“宝妈之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