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医院看病时很多人会想,家里要有个医生就好了,看病就不用发愁了,有孩子的家长想,家里要有个儿科医生就更好了,孩子生病就不用愁了。确实,有医生的家庭看病要方便很多,但医生在面对自己家人生病时,却承受着大家想不到的压力,每次同事们说到自己孩子生病的事,都是一肚子的苦水。
有个同事说,每次孩子发烧,老婆就问他:医院带回来的?丈母娘说:你是儿科医生,连自己孩子的发烧都治不好。另一个同事说:儿子拉了一天肚子,我说在家多喝点水观察一下,丈母娘说:医院找个老医生看看?对比自己的经历,我对同事们的苦衷也是感同身受。
女儿还不到一岁的时候,有一天突然出现发烧,体温迅速窜到39度多,平时活波可爱的她突然一下萎靡不振,小脸红彤彤的,趴在大人怀里昏昏欲睡,一家人顿时紧张起来。
自己虽然是个小儿外科医生,但自付一般的腹泻感冒什么的还是应付得来,看孩子除了有点流鼻涕,并没其他症状,听了听肺部,看了看喉咙,也没发现什么异常,看体温上升得这么迅速,感觉还是像病*感染多一些,也没特别在意。嘱咐多给她喝水,烧得太高了就给她喝点布洛芬。
家里当时还有两个医生,丈母娘是退休的中医,妻子是超声科医生,相对他们,我的专业肯定更对口。发烧第一天,她俩虽然也紧张,但基本还听从我的安排。到了第二天,孩子没有好转的迹象,如果不吃退烧药,体温基本维持在38.5以上,一吃退烧药,体温降下来,她又有精神玩闹了,药效一退,体温又往上窜。
我密切观察着她的情况,好在的是除了发热,其他都挺好,能吃能睡。但家里人有点扛不住了。丈母娘说,孩子总这样烧不行的,会烧坏脑子,不能总是在家自己喝点红药水(布洛芬),医院打一下针吧。妻子从没做过临床,第一次看到孩子生病本来就紧张,听外婆这样一说就更紧张了,跟着说,你自己是搞外科的,孩子发烧的你也看得不多,还是去找个内科医生看看吧。
拗不过她们的轮番轰炸,我妥协了,医院查个血吧,如果没事的话还是得回家等时间。医院查了个血常规,白细胞不高,比正常值还低一点,中心粒细胞比例也不高。我跟家里人说,看吧,还是第一考虑病*感染,发烧还得有个过程,除了等时间没什么好的办法。但妻子还是不放心,医院,你就找个内科医生给看看吧。
来医院前就算到会有这样的结果,无奈,带着去找了个内科医生,医生看了看说,喉咙不红,肺部听起来也没事,应该还是病*感染,说发烧会有个过程,再继续观察就好了。听到这样的话,家人坦然多了,虽然这些话我在家说过无数遍,但内科医生说一遍似乎抵我说十遍。
回到家孩子还是烧,但血也查了,内科医生也看了,家人也安宁了一天,到了第四天,孩子仍然是高烧不退,孩子外婆再也淡定不住了,说不能再拖下去了,一定要带孩子去打针。我说再耐心一点吧,孩子虽然烧,但一般情况还好,很多病*感染都要烧三五天,打针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但她看到孩子发烧的样子,已经什么都听不进去了,说你当医生才多少年呐,什么都不懂,我做了一辈子的医生我还不知道?你这是拿自己孩子在做实验。争吵一番后,我以我对孩子有监护权为由坚持住了,就差没签字表示后果自负。
到了第五天,孩子依然高烧,孩子妈妈和外婆已经不和我说话了,在她们眼里,我俨然已是残害自己孩子的罪人。我自己倒没有动摇,因为看着孩子仍然没有什么别的什么症状,坚信发烧也会有个尽头。果不其然,还没吃退烧药,到了中午,孩子体温就逐渐趋向下降了,到了下午就已经正常了,然后全身出现了大片大片的疹子,热退疹出,幼儿急疹,一种病*感染引起的自限性疾病。我长出一口气,孩子妈妈不言语了,孩子外婆幽幽的说:没想到幼儿急疹能烧这么厉害。
回头想想,都是一家人,大家的愿望肯定都是希望孩子好,不可能谁在孩子生病问题上存在什么私心,家人之间本该信任无间,但三个人对疾病的认识和判断又存在差异,所以还是产生了分歧和矛盾。
医生之间都会存在分歧,更何况医生和其他没有医学知识的孩子父母之间,因为紧张和担心,家人之间都会产生质疑,更何况本为陌路人的医生和患者之间。孩子一发烧,大部分家长的愿望是孩子早点退烧,觉得烧退下来了,孩子就恢复了健康,自己就安心了,所以就不顾一切的想给孩子退烧。不管发烧是什么原因。在很多人眼里,打针才是真正的治疗,打上针了心里才踏实,孩子发烧医生不打针就是不负责任。
这种心态其实蛮普遍,年5月沈阳一个家长,就因为自己孩子高烧不退,对医生拳打脚踢导致脑震荡。年11月,佛山一老医生因为拒绝给一孩子开吊针,被孩子爸爸打伤。也就在昨晚,去年大年初三,医院急诊科一个医生,因为接诊一个发烧的孩子没有开吊瓶,被认为是不负责而遭到家长的殴打。
在计划生育以后,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承受着几代人的关爱,我作为一个儿科外科医生,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做出的医疗决策,在有儿童内科医生认同的情况下,都会被自己家人质疑。试想,如果我不是孩子的父亲而是别的医生,她们会怎么看待这个医生?如果我不是孩子的父亲而是别的医生,面对这样的质疑,甚至还要面对殴打,还会愿意这样坚持原则吗?
下面正好有一次这样的经历。去年年前,妻子休假带着孩子回娘家了,走之前我感觉孩子已经有点呼吸道症状了,到娘家第二天就出现高烧,迅速烧到40.2度,并叫喉咙痛,一边的耳朵疼。
这是孩子第一次不在我身边的时候生病,经过幼儿急疹那一次,以及此后多次的验证,家人终于确认我不仅是孩子他爹,还真的是一个儿科医生,所以在孩子健康问题上我已经拥有了话语权,所以孩子妈妈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我了。和所有的家长一样,我听到自己孩子生病的第一反应也是心急如焚,但视频里也只能看到她病恹恹的躺着,其它情况都不清楚,我一面叫继续观察体温情况,多喝水,物理降温,多休息,体温太高了就给退烧药。
因为孩子走之前已经有些呼吸道的症状,又叫耳朵疼,还刚坐了飞机,我担心呼吸道感染合并中耳炎,就嘱咐如果第二医院看看。到了第二天,孩子仍然持续高烧,医院的同学,让妻子带着孩子去找他,他也是外科医生,他又带着孩子找了一内科主任帮忙看了,验血白细胞1.8W,中性粒细胞比例也高,考虑化脓性扁桃体炎,建议打针,开了头孢噻肟钠,同时开了清开灵颗粒,妻子问我要不要打。
我没有看到孩子,在诊断上我完全信任医生,孩子感染症状和指标都有,用抗菌素也没有问题。但化脓性扁桃体炎病原菌以溶血性链球菌为主,首选药物是青霉素,头孢噻肟虽然级别高但未必效果更好,虽然孩子有高烧的症状,但没有病原学基础上,直接上头孢三代针剂在我看来还是有些过了。孩子也能进食,既往她也用过阿莫西林,我就叫她先不打针,回家先吃阿莫西林再观察,至于那个中药,有看我微博的都知道我肯定会直接无视。
吃药后当天,孩子仍然是持续高热,妻子又有些坚持不住了,医院去打针,说人家好歹是内科主任,经验肯定比你多,我顶着压力叫她再坚持,到了第二天下午,体温开始下降并趋向正常,三天后所有的症状都消失了。
医院是我大医院,那个医生说不定也曾经是我的带教老师,在医患关系的现状下,我也特能理解她的用药思路。就像前面讲的,医院就是要求立马解决孩子的病痛,发烧的就要求早点退烧,不然就要问责医生,甚至拳脚相向,在这种压力下,迁就患者+保护自己成为很多医生的选择。
在抗菌素指征很明确的时候,有很多种选择,选择更强力的广谱药物,用起效更快的静脉给药,短期效果又快又好,病人欢喜,医生说不定还能获利,皆大欢喜。至于风险,短期内输液反应毕竟少见,远期产生的问题也很难关联到这次治疗上去。而口服阿莫西林,需要做皮试,起效慢,碰上耐药菌机会也大,效果不好可能被质疑,吃力又不讨好,大部分患者都不愿承担任何风险,哪个医生愿意去选择?
我把这个经历发到微博上,医院的儿科同行说,化脓性扁桃体炎自己也会上头孢三代。所以,我即医院,找得另外一个医生,也可能是这样的方案。在这样的医疗体制下,医患关系现状下,我们的医疗体系能提供的就是这样的方案。现状是各方利益平衡之后的产物,社会里每一分子都得面对,包括医生自己成为患者之后,否则就要自己去承担额外的风险。而每一次的伤医案发生,只会更坚定更多医生采取防卫性医疗的决心,也就会有更多无辜的患者为那些行凶者的行为买单,这就是冤冤相报,无止无休。
当然,患者这么迷信输液和抗菌素,医疗界并不是清白的。这些技术应用都是近代的事情,传播医学知识的主体还是医疗界,民众的观念还是来自医生们的潜移默化,在中国静脉输液和抗生素的滥用是不争的事实。一般而言,年龄更大的人对这两样东西的迷信更多一些,老人们对网络接触得少,观念更新不如年轻人,而这些老人的观念也是由更老的那批医生培养出来的,所以说句得罪医学界里那些前辈的话,今天很多年轻医生挨的打,可能有你们当年造的孽。当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复杂,有医疗体制的原因,也有民众科学素养的原因。
我本身不排斥输液,也不排斥使用抗生素,如果病情需要,我也会毫不犹豫的使用。我只是觉得,别的医生给出的方案是有医生的立场,我自己的孩子我愿意为她承受一些风险,选择可能对她更好的方案。我做出这种选择是因为我自己是儿科医生而且愿意自己承担责任。本来医生在诊治自己和或者亲人的时候会受很多感情因素的干扰,更容易犯错,如果有信任的医生,我情愿找他们去看。我自作主张也是无奈之举,因为,转换为患者的身份,医生对当前的医疗系统也有很多不信任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医生自己看病也会找熟人的原因之一。
那没有任何医学知识的人士该怎么办?除了学习一些常规的处理方法,如果你没有儿科医生的朋友,拿不准的时候还是应该去看医生。医院,除了可以拒绝任何医生开出的中药外,也只有相信医生。因为无论如何,在医学问题上,受过专业训练的医生懂得肯定比你多,虽然在细节上可能不会完美,但大体的方向不会错的太离谱,医院毕竟还是受到监管的。更何况,按医生的方案去做出了问题还是找得到人负责,自己选择出了问题眼泪只能往肚子里吞。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失望了,但这却是无奈的事实。疾病千变万化,哪怕就是发烧,也可能是不同疾病,不同病情的一个表现,我上面讲的两次经历都是不需要输液的,但不等于所有的发烧都不需要输液,有些重症的感染,不但要输液,还可能要住进ICU。就是医生用心去诊断,也难免会有误诊漏诊的时候,患者通过学习可以提高一些医学知识,但要超越以看病为生的医生还是不太可能,所以相信医生比相信自己出错的机会要小很多。
要让孩子们得到更可靠更安心的医疗服务,我们所能期望的是医疗行业能不断改进。但这不是靠打杀医生能实现的,而是要我们一起去努力改变现状,包括整个社会信任的重建,包括患者的宽容和医生的自律,也需要科普教育,但更主要的还是医疗体制的改变,医学院校在招生的时候不会专门挑选那些贪婪黑心的人来学医,医生本来都是正常普通人,让具有普通人性的人穿上白大衣就不被人信任,还只能说是我们的医疗体制存在很大的问题。但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明白。(本文还有一篇后记,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
谢谢大家在上一篇文章里的打赏,国外过年没有一点气氛,整个春节全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