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哮喘,不少人还停留在电影、电视剧那些“气促、呼吸困难”的表现上。其实,这些都是哮喘急性发作的典型表现,有些只咳不喘、干咳不断,甚至不咳、只是胸闷不适的人也可能患有哮喘。对此,河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许新举提醒,防治哮喘要远离误区。哮喘是一种可预防、可控制的疾病,关键是早期识别,避免接触过敏原,坚持用药,作好自我管理。
那么,如何判断是否患上哮喘?许新举说,哮喘一般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危重4级,如步行或上楼时气短,伴有焦虑,呼吸频率加快则为轻度;稍事活动感气短,讲话常有中断,时有焦虑,呼吸频率轻度增加,则为中度;休息时感气短,端坐呼吸,只能发单字表达,常有焦虑和烦躁,大汗淋漓,则为重度;患者不能讲话,嗜睡或意识模糊,则为危重。
在工作中,许新举发现人们在防治哮喘存在很多误区:
一是认知误区:1.哮喘是遗传性疾病,自己未患病,孩子也不会患病。许多人认为,自己没哮喘和过敏,孩子就不会患哮喘。不可否认,遗传与环境因素可能是引起哮喘的主要原因。一个人是否会患哮喘,与过敏体质和环境中的变应原及诱发因素有关。家里有遗传倾向或过敏家族史,孩子患哮喘的几率会更高,但没有遗传或过敏家族史,并不能保证孩子不患哮喘,因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气候气温因素、剧烈运动、情绪等因素均可能导致哮喘发作。2.将长期慢性咳嗽误认为慢性支气管炎。有的患者仅表现为长期慢性咳嗽,并没有传统认知里的胸闷、喘息等典型的哮喘症状,极易被误诊、漏诊,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最终发展为典型哮喘。因此,当出现反复咳嗽、胸闷、喘息等症状时,提示患者很可能患有支气管哮喘,医院就诊。
二是治疗误区:1.不喘不治,喘了再治。治疗哮喘属于长期工程,但是有很多患者和患者家属只会在哮喘发作时进行治疗,一旦症状有了缓解,觉得哮喘已经治愈,就停止治疗。这样很容易导致哮喘反复发作,并且不管怎么治疗也很难痊愈。有些患者因为没有及时治愈,还会发展成为肺气肿、肺心病等一系列更加严重的疾病,从而失去了劳动能力。2.重吃药,轻护理。有很多患者会片面地追求使用药物治疗哮喘的方式,觉得及时控制住哮喘的发作就是治好了哮喘。此外,在平时生活中,对哮喘的护理不够重视,不喘之后就不再管了,这样很容易导致哮喘治疗困难的现象。其实,如果护理方式得当,配合药物就可以很快恢复,甚至以后不再复发。3.不愿接受吸入药物治疗。与口服给药方式相比,吸入给药作用直接,起效快,用量少,副作用小,是治疗哮喘的一大特色。但是,吸入方法较为烦琐,一般需要医师反复示范,患者才能掌握。因此,患者在正式使用吸入制剂之前,一定要反复询问医师,学会正确的使用方法。
许新举指出,哮喘的误区有很多,大家一定要多了解哮喘相关知识,不要听信传言走入误区。另外,哮喘患者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采取积极措施,才能更好地预防哮喘的发作。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朱传胜
资料库提供图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