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文章我们谈到中医对鸡呼吸系统鸡病的辨证,她是与时下流行的西医对这个病的认识、剖析、治疗,是截然不同的两套理论。那么,在确诊了鸡病以后,然后才是选药、遣药、选方、调剂、炮制、煎药、内服等用中药进行调理。通过上面在中药、中兽药方面的一连串关键步骤,大家能看出在这方面(其它方面更严重)现在中药是如何做坏的?首先就是在药材上,就出现了根本性的问题。如过度使用农药(现代有限研究表明:中药起效的活性组分本就微量),不到收获季节过早采摘,等等。二是先不说有没有中医基础,懂点中药或似懂非懂就开始自组方,去治疗鸡病怎么都收不到“梦想”想要达到的效果。我们前面文章说了,中药、包括完全来自人医的中兽药都是先有医才有药的,可不是像西医那样“医”、“药”各自成体系,合起来又能成大体系!中医药是一体的,分开之后就不是传统中药、中兽药了,那就是西医、西药化了。前文也已讲的很清楚,中药是中医诊疗过程中的其中一个施治手段而已,离开中医去谈中药、中兽药或孤立的开展中药的治疗和研究,就是西化和非传统中药了,现代药学的一个词很准确,叫天然药物、植物药。三是,真正中药或中兽药只有选方,是没有现在厂家这种自组方的。我们知道,西药是成分药,中药是配方药。所以,西药的有效性,不仅仅与制剂技术有关,还与兽医的处方关系很大。而中药、中兽药则不是,它单独一味药材多不成方剂,它多以组方成方、成药。单独的一味药材不要谈“剂”、“方”。真正的经典、传统中药和中兽药,是根据所诊断的鸡病结果先选方、选名方,再根据鸡病实际诊断过程中的表现与差异,在所选方、名方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调剂,最后成方后进行必要的炮制才能煎药。就像前面所述,尽管大夫已做到了这么细致入微,这还不是最终、还不算一个诊疗的结束。还要先开具三付药剂吃吃、试试,再复诊、望闻问切诊断一番,再做适当调剂再开方剂。如此,有时可能会反复,但最终会找到一个对该病例有效的方剂。据此,今天我们就聊聊引发鸡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指证和中药调理。首先,指证①甩鼻。这主要是由于外界天气突然降温或通风过大所引起的温差较大才导致。像现在秋冬季节、冬春季节交替时,鸡群临床所表现的则尤为明显和普遍一些。中医认为,鸡群甩鼻多为温差变化受寒所致,此时寒邪侵扰在表。这时候的预防措施是,在天气突然降温前后,使用双*连口服液两天;如果因温差较大事件业已发生,则需要连续使用双*连口服液三天。这里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对于健康鸡群的甩鼻,即寒邪在表;这时采用解表散寒、温中健脾的双*连口服液即可,当然也可采用“生姜+红糖”方式也行。这时候,切记严禁使用“抗病*”的药物,不要因为甩鼻就判断病*、支原体感染,更不要使用抗病*和消炎药(中药和西药都不可)。对于寒邪在表的鸡群,可以适当提高舍内温度1-2度。那么,指证②对于“”粪便稀薄,消化不良,腿苍白、怕冷”的鸡群。这说明鸡群体质是“脾肾气虚、阳虚”,可以适当提高鸡舍温度,并使用“滋阴、补气”的中药给予调理,或者“健脾健胃中药+生姜”调理也行。若是见有甩鼻证状出现时,不要投服那些所谓“抗病*”中药,继续使用健脾健胃中药配生姜调理就可以了。中医辨证分析,机体气虚阳虚状况改善以后,甩鼻现象自然消失。由此可见,中医治病,看似治“它病”、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治疗,也会改善或导致主证的消失和祛除。这就是与西医针对性强、指征明确和精准(不能治“它病”)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思维、理论体系的一个实践表现,所以现在各个兽药厂家,一窝蜂的用中药去抗病*、抗菌、抗炎,都是伪中药、伪中兽药。这是我们不愿意分享中药、中兽药知识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因为市场经济大潮中,大家的逐利、逐暴利的出发点是与中医的出发点和根本宗旨相违背的。那么大家都抛弃了这个根、这个出发点和宗旨,接下来的一切行为都错了或偏离了传统中医的本源。我们就是把中医药理论知识和应用技巧说再多、再好,都对养殖生产实践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因为你身边、你很难找到真正的中兽药产品,你发挥不了所学、体现不了价值。书归正传,那么对大部分肉鸡来说肺受寒的同时,也往往会伴随着脾胃虚和气滞、痰饮的情况。对于处于高温季节的蛋鸡养殖,由于鸡心脾虚弱,会导致痰饮较重。所以说,平时采用健脾温补肾阳的中兽药产品,就能预防痰饮和受寒和温差所导致的甩鼻,道理就在这里。所以我们说,鸡舍的温差是导致鸡群甩鼻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机体气虚阳虚才是中医辨证的根本原因。因此,大家要重视使用健脾健胃的中药、以及补中益气散这样的传统名方,以增强鸡体对抗外寒、拒邪于国门之外的能力,这才是中医理论指导下,防止鸡群甩鼻的重要保障。未完待续……说明:转帖请注明“兽药药理与处方技术”。李匡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