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小儿为什么容易出现扁桃体炎?》提到,西医「压下去」的方法与根治越来越远,而中医药注重辨证论治,因人而治,并辅以中医特色外治法治疗,更具针对性和个体性。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反复发作扁桃体炎的小儿案例。
1初诊病历
姓名:刘**性别:女年龄:5岁日期:-07-27首诊
自诉:最近半年常出现上呼吸道感染,伴有高热,每次用西药,今年住院两次;大便干;目合则头背汗出,入睡前足冷,汗出后变温;前时西医诊断为支气管肺炎、肺炎支原体感染,刚做完雾化。
主诉:高热反复半年。
现病史:最近两周未咳,无痰音、喘气;无打喷嚏、流涕。比较容易汗出,但大腿仅潮湿;汗不臭。无口臭,饮水多。喜食甜。无咽痛。能食,无腹痛。入睡慢,无梦呓、磨牙、露睛、流涎,俯卧眠,无打鼾。无鼻血。痱子已消。大便2-3日1行,甚至3-4日1行,成球,色偏深,臭;小便畅,常憋尿,无尿床,晨尿淡*,臊味不重。
婚育史:顺产,足月儿,奶粉喂养。
查体:双侧扁桃体Ⅲ度肿大,表面饱满,色淡红。体瘦。
舌象:舌质淡红,苔薄白,边尖红点少许
脉象:偏涩略浮细,尺偏沉;右偏弦;左略虚
中医诊断:汗证(目合则汗);乳蛾;便秘
证候结论:表湿痹阻,上焦痰湿残留,阳明热迫津液,素体肺脾气虚
治疗原则:疏风透湿,健脾化痰,兼补气
处方1:
广藿香野生射干太子参
野生*芩甘草姜厚朴
白术桃仁(打碎)冬瓜子(打碎)
薏苡仁酒炒当归尾葛根
上方共5剂
煎服法:水煎开30分钟,每日一剂,分2次饭后温服
处方2:小儿推拿
护理宜忌:
①饮食禁忌:少食生冷之品(不但是性味属寒凉,而且比口腔温度低的均属于生冷之品);禁奶制品、鸡、羊、狗、鹅及油炸、火烤之品。
②观察汗:运动后擦干手,从小腿开始往上、内外侧均触摸观察汗出的部位、程度、温度、质地、味道等情况。
③小便观察:选一个玻璃量杯,装晨尿存放15分钟后观察量、颜色、是否有沉淀物、是否有絮状物等情况。
2治疗经过
初诊当时双侧扁桃体Ⅲ度肿大,患儿近半年反复高热住院打针输液才能退热。
初诊的时候,出院没多久,已经退热,刚做完雾化就咳嗽也消了。所以,根据当时的症状结合舌脉进行辨证用药。
首先,孩子平时容易出汗,但下半身出汗仅潮湿,根据临床观察大腿出汗要达到上半身的1/3才能说汗出比较畅,不然可以考虑表湿痹。
家长说平时容易出汗,但一旦发烧就很难出汗,甚则手足冷。而且,平时有「目合则汗」,一般入睡后半小时内汗出,熟睡后汗就收了,因此与盗汗还是有区别的。
《伤寒论》第条:「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就是以阳明气分热盛为主的三阳合病的患者会出现「目合则汗」一症。
很多家长认为是虚汗,但这是目前孩子牛奶喝太多,餐餐吃到蛋鱼肉,营养过盛,导致阳明热盛引起的典型症状。这患儿还大便干成球,所以不仅阳明热,还有燥结。
怎么知道孩子的这次外感病还没彻底好,还会发热咳嗽呢?
就要看脉象!
舌头也已经干净,雾化做了咳嗽也没了就好了吗?但是脉象仍然偏涩,右脉还弦,这说明什么问题?
《伤寒论》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明确说了风湿相搏而脉涩。
我们临床观察广东地区确实脉涩的人非常多。涩脉形成机理第一就是「湿滞气机」(可参考《临证脉学十六讲》涩脉)。
弦脉,大家认为肝郁,主痛,但在临床上寒邪或湿浊闭阻气机的时候也会出现(可参考《临证脉学十六讲》弦脉)。所以主要根据脉象能判断出孩子的痰湿有残留,咳嗽消失只是暂时的现象而已。
服上药后大便能每日解,目合则汗一症减。不过,果然大约十天后发热,最高38℃,即时捂汗后汗彻大腿,配合复诊用药后一两天内退热,咳嗽排痰也比较畅。没有用西药就能退热,孩子的精神也很好,家长特别高兴。
开始服中药后每次一两天内能汗出退热,咽痛很快消失。初诊外形为矮瘦,随着治疗体变胖而肉结实,个子也明显长高。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