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耳聋。
每年约名儿童因用药不当死亡。
01
庆大霉素有耳*性和肾*性
已被明令禁止注射
众多致聋药物中,庆大霉素可以说是一个典型代表。每年3万名小儿耳聋,95%都是年幼时滥用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早在22年前卫生部就已经颁布了《常用耳*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明确规定6岁以下儿童、孕妇及65岁以上老人,禁用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而庆大霉素是临床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之一。经过动物实验和大量临床报道证明,庆大霉素注射液有较强的耳*性和肾*性。耳*性中*症状为眩晕、耳鸣、耳聋等。
肾*性表现为肾损伤或急性肾衰竭,严重的因尿*症死亡。
庆大霉素的说明书也明确写了:儿童禁用!??但即便如此,很多不知情的家长因为儿时的用药经验,仍然会给孩子使用这个药物。不仅仅是孩子拉肚子,感冒发烧、肠胃炎、上呼吸道感染都有庆大霉素的影子。一针致聋并不是危言耸听,前两年商洛就发生过一起,注射庆大霉素导致孩子耳聋甚至死亡的案例。02
不仅注射不安全
口服、雾化也有风险
很多人误以为,口服庆大霉素很少吸收,只是在胃肠道起局部作用,不必担心其耳、肾*性。事实上,口服庆大霉素的不良反应一个都不少!最新研究表明,口服庆大霉素在肠道健康的情况下的确很少吸收。但当肠道发生炎症特别是广泛炎性病变、溃疡性病变和痢疾急性期时,口服后吸收入血的量就会增加。
当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产生耳*性导致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和肾衰。
庆大霉素在儿童雾化中的滥用,也很常见。庆大霉素有注射剂、口服剂和滴眼剂三种剂型,药品说明书中也只有肌肉注射、静脉滴注、口服给药、经眼给药四种给药途径,并没有雾化吸入给药方法。因此,雾化吸入庆大霉素属于超说明书用药。年《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将庆大霉素注射液雾化认定为不规范用法。曾经就有新闻报道,一个3岁女童因庆大霉素雾化治疗丧失听力,家人后悔终生。事实上,雾化吸入庆大霉素注射液,不仅可能出现耳*性,还可出现神经肌肉*性和过敏反应。早在年全国呼吸内科会议就提出:不用庆大霉素作为呼吸道雾化药物,因为容易导致肺纤维化。
也就是说,庆大霉素在任何剂量、任何治疗方案、任何的血药浓度水平下,都有可能产生前庭*性(中*性耳聋)。尽管这种药会危及性命,也早就被明令禁止,仍有很多医生、药店店员存在胡乱用药和推荐药物的情况。副作用概率哪怕是千分之几,一旦发生,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事关孩子的健康与未来,家长们可一定要留个心眼啊!03
给孩子用药最易犯的四个错误!
家长们必须知道!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调查得出的《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的数据显示:84.9%的家长给孩子用药时存在安全隐患,在儿童用药上长期存在「剂量靠猜、吃药靠掰」的现象。
1
搞错药名,看错包装
《国家用药错误报告项目》统计显示,有近1/4的用药错误是因搞混药名所致。例如,泰诺林和泰诺只差一个字,很容易被混淆使用。对于儿童高烧不退,通常建议使用泰诺林。如果选了用于儿童感冒症状的泰诺,不仅烧没退下来,反而会引起嗜睡、乏力以及食欲不振等副作用,耽误病情。另外,还应注意药品包装相似的药品使用。例如,儿童常用药泰诺林滴剂,美林滴剂、艾畅滴剂,3个不同的药品产自同一个厂家,从外包装到颜色,相似度很高,家长们给孩子用药前一定要注意仔细核对。2
弄错剂量,毫升毫克分不清
药品有不同的剂量单位,比如毫升(ml)、毫克(mg)等。有时候一些医生还喜欢用简写,这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家长们要仔细识别。泰诺林在中国市场上有两个浓度的产品,混悬剂的药物浓度是毫克/5毫升,而滴剂是毫克/5毫升,如果家长不仔细核对浓度,很容易给错剂量。3
给孩子用大人药
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通过掰碎药片或减少成人药剂量等方式给儿童用药的做法,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儿童的肝脏等脏器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解*排泄功能微弱,对药物的反应性和耐受情况也与成人有所不同。因此,最好是选择儿童专用型药剂进行治疗,如果没有适宜儿童的剂型,一定要按医生的处方选择药物,并严格遵守服用剂量。4
滥用抗生素
什么是抗生素?很简单,凡是带有XX西林、头孢XX、XX霉素、XX沙星、XX硝唑字眼的基本上都是抗生素。娃一感冒发烧,家长们常会担心发展成肺炎,于是就给娃吃阿莫西林、头孢......据统计,抗生素用药比例占据了儿童用药总体市场的88%。国家卫健委也多次发文,要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限制抗生素的使用。
事实上只有当宝宝患了细菌感染,抗生素才会派上用场。孩子普通感冒,基本上都是由病*引起的。滥用抗生素不仅会出现不良反应,也会导致正常菌群平衡破坏,还会产生超级细菌,增加耐药性。另外,很多家庭中的常用药,对于孩子来说都属于慎用药或者禁用药。孩子误服后会对身体造成严重损伤,严重可致命。例如,儿童误服降压药可直接导致血压下降,心跳减慢;误服阿司匹林可能会导致胃出血。家长一定要严格保管药物,以防孩子误服。在孩子的健康安全上,家长们一定要处处留心,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耽误了孩子的病情。您可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