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突然出现的新冠病*奥密克戎突变*株把我们吓坏了——传染性增强,可能造成免疫逃逸等,甚至很多人称其为“*王”。
新冠病*的突变是不断发生的,关于奥密克戎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突变,我们究竟该怎么面对?
今天听几句大实话。
需要承认的是,奥密克戎*株确实传染性更强,世界卫生组织多次表态[1-2],可能会降低目前新冠疫苗、药物等的保护作用。
但是不一定值得害怕。
目前被报道出的南非感染奥密克戎的病例为轻症,虽然还处于早期的观察期,但如果这一现象可以维持,危害可能不会特别大。
面对奥密克戎,我们并不是束手无策。
新冠疫苗与新冠特效药相结合,已经实现了“有苗有药”,预防与治疗结合。
截至年12月3日,全球已有54.8%的人口至少接种过1剂新冠疫苗,并且仍然以每日万剂次的速度增加[3]。接种新冠疫苗能够降低新冠病*感染后重症和死亡的风险[4-5]。
在应对新冠的特效药方面,目前全球已经有1款药物获批上市。11月4日,全球第1款口服新冠特效药莫努匹韦在英国获批上市[6]。临床数据显示,该药物可降低30%的住院或死亡风险;美国还有一款药物申请了紧急授权使用[7]。
针对新冠变种奥密克戎,已经有很多科学家正在研究它,并着手开发针对它的新冠疫苗了。
其实想说的是:一个最新的突变*株,究竟对我们有多大影响?
有时候人的力量更重要——勤洗手、少出门、做好隔离,无论病*如何突变,这些基本的防护手段都是有效的。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对象,都和人的行为高度相关。
无论多强大的病*,只要我们做好了这3方面,都可以很快被控制。
目前奥密克戎的病例主要集中于南非。
当地的一些医务人员称:与之前的变种相比,奥密克戎引起的症状并不严重。
主要症状包括极度疲倦、肌肉酸痛、头部酸痛、喉咙沙哑和干咳,而没有发现传统新冠病*感染后出现的嗅觉或味觉丧失、呼吸困难等明显症状,并且,感染奥密克戎的患者们恢复得都很快,一般2~3天内就会好转。
我们来看一个公开报道出来的病例。
”
有一位居住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的华侨男子,感染了奥密克戎新冠变异*株。
该男子称今年1月在国内接种了新冠疫苗,10月21日又接种了辉瑞的新冠疫苗。6月17日感染了德尔塔新冠变异*株,11月28日又感染了奥密克戎新冠变异*株,半年内连续2次感染新冠。
该男子表示,自己感染德尔塔病*时,高烧特别严重;而这次感染奥密克戎病*后,只出现咽喉痛,咳嗽、低烧等症状。
12月3日,该男子表示,咳嗽、头疼、咽疼等症状已经明显好转[8]。
南非发现的病例仅仅是个例,不能说明普遍的情况,奥密克戎感染后症状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探明。
特别需注意的是南非的人口结构非常年轻,目前当地的病例也以年轻人为主,所以未必能类推到其它国家或地区。
这张图最近很火。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的内容是关于新冠病*几个突变*株的传染性对比,其中红色是奥密克戎*株在南非病*基因组测序占比中上升的速度,奥密克戎比德尔塔突变*株(蓝色曲线)的传播速率快很多。
截至12月3日,奥密克戎变异*株已经传播到至少30多个国家或地区。
奥密克戎*株携带的“大量突变”,是其传染性增强的主要原因。
刺突蛋白是新冠病*识别宿主细胞表面受体和介导细胞融合的关键蛋白,在这个位置发生的突变,可能会导致疫苗保护效力下降、再次感染风险增加、中和抗体药物的治疗效果下降。
奥密克戎*株的刺突蛋白上有超过30个突变,受体结合区(RBD)的突变位点更是高达15个;德尔塔*株的刺突蛋白上只有10个突变,受体结合区只有2个突变。
奥密克戎变异株还存在其他多个突变,这些突变的叠加可能降低部分中和抗体药物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保护效力,是否会提高病*对现有疫苗免疫逃逸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监测研究。
但这并不意味着,奥密克戎能够“隔空传播”、“看一眼就能传染”。
尽管发生了变异,传播能力增强了,但传播途径仍然是通过呼吸道发生传染,主要通过飞沫或接触进行传播。
目前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出现,可能有以下3种情况[9]:
①免疫缺陷患者感染新冠病*后,在体内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进化累积了大量突变,通过偶然机会传播;
年6月4日,预印本平台medRxiv在线发表了一篇病例报告,南非研究人员报道了一名36岁的艾滋病晚期南非女性患者,感染新冠病*天后才被治愈,新冠病*在其体内发生了32次突变,其中13次突变发生在刺突蛋白上[10]。
②某种动物群体感染新冠病*,病*在动物群体传播过程中发生适应性进化,突变速率高于人类,随后溢出传染到人类;
③该变异株在新冠病*基因组变异监测落后的国家或地区持续流行了很长时间,由于监测能力不足,其进化的中间代次病*未能被及时发现。
究竟是哪种?目前还不明确。
虽然奥密克戎的出现可能与艾滋病存在一定的联系,但2种病*并没有过多的关联,更不可能发生“融合”,产生全新的“超级病*”。
新冠病*和艾滋病*,虽然都是RNA病*,但两者完全不同。
打个比方,新冠病*就像是在天空自由飞翔的鸟儿,而艾滋病*就像是海底淤泥中的微生物,两者很难见面,更别谈融合在一起了。
两种病*分别存在于人体不同类型的细胞中,处于不同的空间,难以谋面。而且,两种病*的基因组序列的同源性很低,新冠病*的基因组中不包含任何艾滋病病*特异性的片段[11]。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两者可以发生“融合”而产生全新的一种病*[12-13]。
从全球来看,疫情防控,有时候不取决于防控最好的国家,而取决于防控不好的国家。
理论上,只要世界上还存在1例新冠病*感染者,全球所有人都有感染并扩散的风险。
围堵清零是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策略,符合传染病防控的原则,可以把疫情遏制在早期的萌芽当中,防止疫情扩散。
在中国,我们目前还是坚持静态清零的策略——也就是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仍然有效。中国疾控中心病*病所已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建立了特异性核酸检测方法,并持续针对可能的输入病例开展病*基因组监测。
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符合接种加强针条件的,能打就打。
今年上半年,多家疫苗厂商都进行了加强接种第3针疫苗的临床试验,并相继发布了其试验结果,接种第3剂新冠疫苗两周之后,针对野生型和新冠病*突变株的中和性抗体滴度显著提高[14-17]。
年12月3日,权威医学期刊《细胞研究》在线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评估了国产新冠疫苗第3针的接种效果[18]。
研究结果显示,在完成2针国产灭活新冠疫苗初免接种后,间隔4~8个月接种第3针国产灭活疫苗或国产新冠重组蛋白疫苗,均可大大提高体内的新冠病*中和抗体水平,提升疫苗保护效力,降低感染风险、重症入院或死亡率。
一个基本常识是,病*在不断突变,未来可能还会有其他的新冠变异*株出现——有些变体刚出现就消失了,而另一些变体出现后会继续蔓延,并可能取代以前的变种。
目前我们看到的证据是:新冠病*的变异呈现出传播性越来越强,而致病性越来越弱的趋势,或许未来会成为类似于流感一样的普通传染病。
历史上的冠状病*变异都是减弱的,这与大多数呼吸道病*的进化方式一致。
事实上,自然界中已经存在4种人类冠状病*,分别是:E、OC43、HKU1和NL63。这几种冠状病*,跟现在大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或者SARS病*是近亲,也能感染人类,但它们引起的是普通感冒,比流感还要弱。
在下一个新冠变异*株来临之前,我们应该提前做好以下准备:
不要盲目惊慌,不要听信谣言;
积极接种新冠疫苗和加强针;
做好公共卫生防护措施,无论病*如何变异,这些措施都是有效的。
审稿专家:周叶斌
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遗传学博士
参考文献
[1]ClassificationofOmicron(B.1.1.):SARS-CoV-2VariantofConcern.WorldHealthOrganization.Nov.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