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消化系统疾病
胎儿泌尿系统疾病
胎儿腹壁发育畸形
胎儿各种肿瘤早期产前诊疗
......
常见儿科问题
发烧、咳嗽、腹泻、便秘……已经让很多家长头痛不已。
去医院吧,人多排不上号;在家吧,又担心孩子有什么事。
其实,孩子有不舒医院跑。怕就怕,有的家长会用自己的经验给宝宝治疗,殊不知这些经验很有可能是误区……
孩子发烧了,千万不要盲目退烧啊
发烧,是每个孩子在成长中都难以避开的问题。
孩子发烧时,不少家长想的第一件事是退烧,又是擦酒精的,又是吃退烧药的,其实家长先不要急着给孩子吃药。
要注意给孩子保暖,手脚冷就给盖个毯子,如果孩子开始冒汗了,手脚发红了,就立即停止保暖。这时候孩子的感觉是热的,洗个澡再躺下好好休息,就会感觉舒服很多。
出现以下2种情况,就要考虑吃药了:
孩子表现出头晕、头疼、四肢酸痛,或烦躁不安、易被激怒或疲倦乏力、情绪低落时,可以考虑用退烧药;
孩子肛温≥39.0℃(腋温38.5℃),家长又判断不了孩子是否不舒服,可以酌情用退烧药。
如果有以下情况就要看医生了:
孩子6个月以下;
精神不好、昏睡、食欲差;
有口干、尿量减少、前囟凹陷等脱水症状;
体温大于39℃;
2岁以下发烧超24小时,2岁以上发烧超3天;
觉得心里没底的时候。
孩子咳嗽,别滥用止咳药啊
不管宝宝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咳嗽,不要孩子一咳嗽就马上用止咳药!
咳嗽其实是在清理呼吸道里的刺激物,属于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
如果一咳嗽就止咳,咳嗽是止住了,异物没法排出来。就好像身体报警了,你第一时间关掉了警报,看起来表面平静了,但问题还在。
很多止咳药中还含有会成瘾的镇咳成分,比如强力枇杷露、复方甘草口服药等等,不建议自己给孩子吃,尤其不建议给6岁以下的孩子吃。这些药物可能有呼吸抑制风险,严重的还可能导致死亡。
正确的做法是:远离烟雾粉尘和人群密集处;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湿润;轻拍孩子背部,帮助排痰;宝宝6个月以上多喝水,或喝点稀释的果汁,1岁以上可以喝些蜂蜜,6岁以上可以用止咳糖浆;如果咳嗽影响日常生活,可以选用单一成分的化痰药。
如果有以下情况就要看医生了:
孩子精神不好,伴呼吸困难、口唇发紫等缺氧表现;
咳*、绿色痰,同时发烧;
咳嗽时间超过2周或症状不断加重
拉肚子,补水是关键
千万不要孩子一拉肚子就使用抗生素!
拉肚子,大多是胃肠炎引起的,很多情况是病*感染,抗生素根本无效。
滥用抗菌素可能会破坏肠道内的菌群平衡,导致腹泻持续不停;也给宝宝增加了一定的风险,比如服用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罗沙星等可能影响孩子的骨骼发育。
拉肚子了,主要危害是会脱水,关键是评估孩子脱水的严重程度、及时补充水分。而口服补液盐,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90%左右的腹泻脱水。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看医生了:
血便、脓血便或腹痛明显或频繁呕吐,小婴儿表现为哭闹烦躁难哄,提示宝宝可能感染严重或肠套叠;
大便量多、尿量少、精神差,提示有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等可能;
反复腹泻超过2周,可能宝宝病因比较复杂,需要进一步检查。
孩子便秘,判断是关键
要是一天没拉,就开始担心宝宝是不是便秘了。
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无论一天三次还是三天一次的便便,都在正常范围内。换句话说,每周3~21次大便都是正常的。
便秘并不是以排便间隔时间为标准。
如果宝宝肚子胀气,排便时痛苦、哭泣,排出的便便大而硬或是小而干,那宝宝就可能是便秘了。
要是便便表面有条纹状血,那就比较严重了,可能便便太硬引起宝宝肛裂了。
要是宝宝饮食正常,排便状态良好,即便没有每天排便也是正常的,妈妈们不用太过担心哦。
像是进食锐减、睡不安稳、哭吵不安、或者很蔫很嗜睡等等,都是不好的信号,这时候就要去看看医生了。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