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疫情突然和你近了吗?
最近国内新冠感染病例上升,加上推出的优化防控措施20条多项内容看上去像是防疫的放松,网上多了很多焦虑的声音,觉得自己“危险”了很多。
面对传染性极强的新冠奥密克戎病*株,确实没人可以认为自己绝对“安全”,也应该做一些适当防备。讨论一些具体的防备建议前,我想先分析一下真实的风险到底如何。有感染风险不等于感染风险非常高,在物质准备前,我们最需要的其实是理性的分析,合理的心态准备。
首先,取决于你在哪个地方,国内有些区域感染风险是增加了不少。比如广州、重庆、郑州三个城市属于感染比较严重,北京也在上升:
近期几个城市每日新增所以觉得“危险”了一些是合理的。但另一方面,相对这些城市庞大的人口基数——四个城市里最小的郑州也超过一千万人,感染的人毕竟还是很小的比例。而最严重的广州,感染病例又集中在几个城区,让很多人实际风险不是那么高。因此,作为这些城市里的个人,出门碰上一个感染病例,也就是暴露在病*下,概率还是比较低的——未必小到可以忽视,但也不必惶恐万分。
其次,国内防疫优化的出台让个人受到防疫措施影响的风险降低了。那些突然因防疫方式变化感到焦虑的人,建议多想想这一点。新冠风险在国内一直有两个,一是感染的风险,二是即使没感染,因防疫需要造成的影响。那些防疫优化措施没有增加感染的风险——感染风险的增加是因为奥密克戎传播力太强,很难长时间绝对防止。但这些优化如果落实,降低了封控等防疫措施的波及面,反而给个人生活乃至防疫准备提供了更大的余地。
举个例子,以前小区有一例感染,整个小区就是高风险,家也出不去,有多少时间准备药品、食物?甚至没有感染,只要感染者来过,就是中风险,出不了小区。这还是按防控方案来,要是碰上加码的更麻烦。防疫优化措施落实后这种个人其实没风险但仍要被管控的可能性大幅降低了。
不过被管控的风险还是存在的。别看高风险以楼不以小区为单位,像广州这样的病例增长,有的城区里恰好住在高风险的楼栋也不是不可能啊。因此,也需要做一定准备。
总之,就是对个人被感染以及被防疫影响要有合理的认知,然后再做适当的心理准备。心态正常了,后面行为才能理性、恰当。
2.感染:不必慌但要防
讨论完理性看待疫情风险(包括感染与被防疫影响)后,再来谈对感染的防备。网上对感染的讨论,一种是极度恐慌,觉得感染就要死人或者必然有严重的后遗症,另一种是极度潇洒,说到感染都是看某某地方全是无症状,一点事都没有。这两种都属于过度极端。
对于新冠感染是没必要极端恐惧。参考香港奥密克戎疫情的数据:
香港奥密克戎分年龄段疫苗接种情况死亡接种过疫苗,特别如果还是年轻人,死亡非常罕见。如今国内感染病例里重症也很少。比较有意思的例子是广州,那里感染集中在较年轻的人群,到现在连重症都没出现——当然重症比感染出现有滞后,但趋势还是挺明显的。
所以极度恐慌没必要。可另一方面,看香港的数据,会发现即便是年轻人打完疫苗,感染也有死亡病例,很少但不是零,这还是死亡,重症什么的肯定更多一些。因此也别太洒脱了。国内媒体很会吹风,昨天吹的还是美国多少人后遗症生不如死,今天就开始吹广州几万无一人重症。可不管别人吹什么风,作为个人要清楚这个道理:一个病*感染到个体身上是有不可预测性的。没必要对感染恐慌,不代表应该对感染毫无顾忌防备。
那该怎么防备呢?先做最坏的打算,什么叫最坏的打算?就是真没防住感染了,怎么保护自己?是想感染时重症风险高呢,还是重症风险低?正常人应该都希望感染后症状轻微一些吧?那防备方法很简单,接种疫苗!打完一针,重症风险就有降低,完成第二针和第三针都能进一步降低风险。因此,从防病*的角度,最基础也最关键的,把该接种的疫苗接种了。
经常有人问有XX疾病,能不能接种,没有哪个疾病是疫苗接种的禁忌症,除非对某个疫苗的具体成分过敏,但这种得是百万里挑一了,一般人,就算什么过敏体质,大概率也没那么特别。
有XX疾病,应该想的是万一感染可能重症风险更高,所以更需要完成接种。还有一点要注意,很多地方万一因为疫情发生封控,疫苗接种是会暂停的,因此疫情升温,没完成接种包括第三针接种的,趁还能打得上要赶紧打。
接种疫苗之外还有什么防备措施呢?可以准备一些口罩。由于奥密克戎的免疫逃逸作用,现有疫苗防感染的能力大幅下降,但这不影响口罩这种物理防疫的作用。
我也看到网上一些人说某些疫情升温的地方口罩不戴什么的。要指出一点,口罩的防护作用不一定非要别人做得一样才有效。如果想比较好地保护自己——无论周围的人是什么做法,可以通过使用N95这类隔绝性更好的口罩。戴着这类口罩,周围人怎么操作都影响不到你个人了。对高危人群可能非常关键,在疫情升温的背景下,这些人会需要用N95这种高防护效力的口罩来完善防护。
3.药物准备不必过度
这几天说要囤药的特别多,其实这方面真的可以理性一些。像某个被网友封为“试点”的地方,居然说把当地生产的一个中药给买断货了,完全没必要。那个药暴发疫情的地方基本都统一发的吧?别人肯定会免费送的东西,何必自己花钱买呢。
去药店排队扫货前,建议想一下实际会需要的药品是什么,应对什么情况。有人说我要预防或治疗新冠。这种就不要想了。预防新冠,那么用单克隆抗体做被动免疫是可以的,治疗新冠,感染早期用辉瑞的口服药或单克隆抗体可以降低重症风险。但这些都是处方药,不可能在药店卖给你啊。买药不要为了预防或治疗新冠买,这样去买肯定交智商税。
什么样的药值得买?
第一个值得买的不是药,是抗原检测试剂。有些地方也会发,有免费发的那不一定要买。如果没有,那买几个在家里备用。万一出现症状了,测一下,如果阴性,即便不能排除感染,但可以排除处于传染期,自己和周围的人都可以放心一些。也不用买很多,考虑这样一个原则,抗原检测的灵敏度不像核酸那么高,适合的是有症状时的检测,不是无症状筛查,所以实际用得上的时候也是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后测一下,检测方案可以隔24小时总共测两次,排除第一次是假阴性。出现症状一个人用两个试剂,想一想,你能出现多少次症状啊,一个人留个4-6个都绰绰有余,没必要买特别多。
第二个,常用药物准备一点。这些我这样看:不是为感染新冠准备,而是为发生其它常见疾病准备。国内和国外不一样,国内感染了都是集中治疗——连密接都是集中隔离,能让你自己在家里吃药吗?
问题是不只有新冠一个疾病,没感染新冠,也可能得感冒、流感。稍微备一点退烧药、止咳药啥的,不是为了感染新冠时用,而是为了万一感冒可以用。另外,一些地方疫情严重时为了筛查,会暂停出售各种针对感冒的药物——以后会不会改变这一点不确定,但趁能买到稍微备一些总是好的。而且哪天万一真和国际接轨,轻症在家里自愈,退烧药啥的也是无缝衔接,可以直接用。
至于具体药物,退烧消炎药啥的太多品牌,但大同小异,按个人熟悉程度买就行。即便是不同品牌,成分可能就是这两个: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acetaminophen)或布洛芬(ibuprofen)。很多牌子的感冒药,主要成分都是这两个之一。
两个的区别,除了退热止痛外,布洛芬是一种消炎药,而对乙酰氨基酚不是,就是退热止痛。另外止痛上对乙酰氨基酚一般认为会弱一些,理论上它的作用集中于中枢神经系统,对身体周遭的疼痛抑制有限。如果是特殊人群比如小孩、孕妇,再注意一下包装盒上的禁忌(如布洛芬孕妇不能用)。另外,就算是这类常用药也没必要囤太多——买一堆前想一下:一年能感冒多少回啊,是吧。
4.考虑一下万一隔离需要什么
最后,上述都是怎么减少感染后重症风险,怎么防感染,准备什么检测,药物等。除了这些,在国内的还是要考虑一下自己在疫情下可能遇到的防疫措施。
虽然不判定次密接,密接隔离时间缩短了,但无论感染者还是密接,都会要集中隔离。因此,一些疫情明显升温的地方,要考虑一下如果去隔离,需要准备什么。没必要太恐慌,但考虑一下,做点准备总是好的。
然后高风险精确到楼,没有中风险,不代表就完全不可能被封控。万一恰好自己的楼就是高风险呢?同样考虑一下哪些东西值得准备。
不过无论何种准备,都不必太过焦虑,保持冷静的头脑思考可能会遇到的情况,才能做到真正有用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