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此“炎”非彼“炎”,消炎药不是抗生素
不是所有炎症都有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的,针对不同因素引起的炎症要对因治疗,不要一说起炎症就想到使用抗生素。
一说起“炎”,大家都会想到“消炎药”,实际上我们说的“炎”是指“炎症”。“炎症”通俗地讲就是人体对各种损伤因子做出的防御性反应,造成人体损伤的因子各种各样,既包括我们熟知的感染病菌,又包括许多的非病原菌因素,如免疫反应、物理性和化学性因子等。针对不同的炎症,我们使用的所谓的“消炎药”是不一样的,如针对免疫性炎症,需要使用抑制免疫反应的药物,如激素;针对过敏性炎症需要使用抗过敏药物等;而只有细菌和真菌引起的炎症,才需要使用抗生素;对病*感染引起的炎症使用抗生素是没有效果的。许多常见的疾病均有炎症反应,如咽炎、气管炎、肺炎、胃炎、肠炎、肝炎、肾炎等,尽管这些疾病的名称都冠以“炎”,但其实并不是由于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的,如肝炎绝大多数是由病*引起,肾炎是由免疫反应引起,胃炎大多数情况下是由饮食不当引起,所以这些疾病根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最常见的感冒、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是由病*引起的,也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所以,千万不要一说起“炎症”就想到使用抗生素。
■二、合理使用抗生素:该出手时再出手
针对感染性疾病,要考虑病因、病人情况,合理、规范的使用抗生素。
不可否认,针对细菌和真菌感染性疾病,抗生素是目前最有效的药物,所以对付这些疾病我们不得不用,但又不能滥用,关键是合理。
第一,要明确并不是所有的感染疾病均需要使用抗生素。感染可以由细菌、支原体、真菌和病*等引起,病*感染使用抗生素是无效的。
第二,要明确并不是所有的检出细菌均为致病细菌。对于检测到的细菌要考虑是定植细菌还是感染致病细菌,对于定植的细菌使用抗生素是没有必要的。
第三,要明确并不是所有检出细菌均需要抗生素治疗。对于检测到的细菌,要结合病人免疫力、表现和其他检验结果有无异常等综合考虑,如果没有任何表现,使用抗生素治疗则是过度的。
第四,要明确并不是所有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均需要静脉输注和联合使用抗生素。对于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疾病,要结合病人的感染部位、病情轻重、可能的细菌及其耐药性,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原则上能够使用一种不联合多种,能够口服的不使用静脉输注。
第五,要明确抗生素的规范使用,包括使用的剂量、间隔时间和疗程。用量不足、使用方法不得当、时间不足一方面使治疗半途而废,另一方面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三、控制使用抗生素:行行有责,人人有责
所有人都应该采取紧急行动并负起责任,通过各种途径实现抗生素从合理使用到控制使用。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特别把卫生日的主题定为“抵御细菌耐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就意味着明天无药可用”,目的是提高公众对防范病菌耐药的认识,应对耐药菌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威胁。号召全世界所有国家和组织,主要利益相关方,包括决策者和计划者、公众和病人、行医者和处方者、药剂师和药物供应商,紧急采取行动并负起责任,通过各种措施制止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
除了医学领域以外,在畜牧水产等养殖业,抗生素也广泛应用于增产和预防感染性疾病,由此造成的抗生素在肉类、牛奶、鸡蛋等工业化的食品中的残留,可以影响人体的微生态平衡。土壤、水体中的抗生素残留可以影响环境的生态平衡,使环境中的细菌产生耐药性,进一步增加人体感染耐药性细菌的机会。据统计,在世界的许多地方,50%以上数以吨记的抗生素用于食用动物。
因此,从合理使用到控制使用抗生素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行行有责,人人有责。
更多精彩内容下期见
--END--